生完孩子后,寶媽媽們都會給寶寶進行母乳喂養。但是有謝寶媽會出現母乳不足的情況。那么這該怎么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有些媽媽在產后給寶寶母乳喂養的時候,常會遇到自己的奶水不夠寶寶喝。母乳喂養不足通常是有以下幾個表現
1、喂養后寶寶不能自然入睡,哭鬧不停;
2、排便不夠,出生后好幾天,大便顏色還是胎便或過渡期的顏色;
3、小便次數少,每次量少;
4、生理性體重下降過重,超過出生體重10%,或出生10-15天還未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喂養不足的兩大原因:
1、喂養方式錯誤
1)喂養方式最常見的錯誤是哺乳時間不夠長,比如每次哺乳未達到15分鐘-20分鐘,寶寶只吃到前奶,而沒有吃到后奶。
2)另外就是哺乳的頻率不夠,每天喂養次數應8-12次,甚至更多,提倡按需哺乳。
3)媽媽乳腺管堵塞,主要表現為媽媽乳房發硬,疼痛,喂完奶后也不覺得乳房松軟,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自行處理,即寶寶吃奶過程中,媽媽可用手輕輕往前推,再加上寶寶的吸吮,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改善。假如自己沒有辦法處理,可以請專業的人士來幫助通乳。
4)喂養或者含接的姿勢不正確,導致寶寶沒有辦法順利吃到母乳。
2、母乳分泌不足
1)寶寶出生后沒有急著開奶,喂養不頻繁。
2)每次哺乳沒有排空乳房,導致乳汁分泌越來越少。
3)精神焦慮,緊張,睡眠不足等。
正確處理方法:
1、寶寶出生后,應盡快開奶,并要頻繁喂養;
2、母乳喂養之后,要排空乳房,做到按需喂養;
3、新媽媽要睡眠充足、精神愉快。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