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寶寶最優質的食物,也是0-6個月寶寶最主要的營養來源。寶寶添加輔食后,母乳所富含的營養對于寶寶的身體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很多媽媽都希望盡可能長時間的給寶寶親自哺乳。但是,哺乳期間遇到的很多身體問題都讓媽媽們堅持不下去,而提前斷奶。
1、乳頭疼痛
乳頭疼痛是媽媽們哺乳時最常見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因為寶寶吃奶方式或姿勢不正確,沒有含住足夠的乳暈而只吸吮乳頭。媽媽從第一次哺乳時就要讓寶寶以正確的姿勢吸奶,讓寶寶含住乳暈。把拇指放在乳房上方或下方,托起整個乳房哺乳。
除非奶流量過急,寶寶嗆奶時,不要以剪刀式手勢托夾乳房,這種手勢會反向推動乳腺組織,阻礙寶寶把大部分乳暈含進小嘴里,不利于充分擠壓乳竇內的乳汁排出。在喂奶之前最好將乳房清潔干凈,因為出過汗的乳房有咸味,寶寶會不愿意用舌頭觸碰乳房,只會用牙齒叼乳頭喝了。
正常的母乳喂養給上下牙骨帶來一定的功能性刺激,促進上下牙骨的正常發育。喂養姿勢不對也會對牙骨的生長發育起到不正常的引導作用。在喂養時嬰兒下巴過度向前伸,很可能會讓嬰兒的下巴向前過度發育,發展成“地包天”。媽媽也要注意不要用肥皂或者過度清洗乳頭。
2、乳頭皸裂
乳頭破裂多是由寶寶持續的吸奶方式不正確,或媽媽不注意乳房的呵護而造成的乳頭傷害破裂。乳頭皸裂的寶媽在喂奶時可以注意嬰兒的吸奶姿勢或者改變抱嬰兒的姿勢,避免由于不正確的吸吮造成反復的乳頭皸裂。
喂奶后做好乳房局部清潔、護理,每次喂奶后可用乳汁、茶油或羊脂油涂抹,保持乳頭的柔潤。穿戴棉制的寬松內衣和哺乳乳罩,如因乳頭皸裂的疼痛影響哺乳時,可使用吸奶器和特制的乳頭防護罩。如果乳頭嚴重破裂、疼痛難忍,可以暫停哺喂,待傷口復原,但此時還是需要繼續將乳汁擠出,以維持乳汁的持續分泌。
3、 乳房脹痛
在產后的2到5天以及哺乳期,如果乳汁的分泌不順暢或不充分,通常會造成乳房的腫脹發痛。一方面是由于乳房中的奶水太多,另一方面則由于結締組織中血量及水份的增加。若乳房腫脹不處理,會逐漸嚴重引起乳腺炎。
媽媽可以通過增加哺乳次數,正確地擠奶和使用吸奶器,擠出奶水而緩解。 日常穿戴舒適的乳罩,喂奶前患側可先熱敷3-5分鐘、并做乳房按摩,疏通硬塊,擠出一些乳汁。
4、 乳腺炎
乳腺炎為乳房組織發生感染,使乳房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乳腺炎通常會有發燒的情形,溫度高達38.5℃甚至40℃以上,若不加以治療則會產生膿瘍。 容易發奶的食物和水份都要限制,以免脹奶更厲害,待紅腫消退及退燒后再恢復。
寶媽可以使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局部紅、熱之處可先以冷敷來止痛解熱,再配合熱敷,并輕輕按摩,盡量慢慢將阻塞的乳汁擠出。在沒有發生乳腺膿腫時,吸出的乳汁還是可以繼續喂寶寶,如果出現乳腺膿腫,吸出的乳汁不能再給寶寶喝。如果已經發高燒,要盡快就醫,請醫師適當診斷開退燒藥,必要時也需要抗生素的治療。
5、溢乳
很多媽媽在哺乳后當想到寶寶或聽到寶寶的哭聲時,會出現溢乳現象。當一側乳房在哺乳時另一側乳房也會有溢乳的現象,這是正常的生理反射。如果寶寶沒有按時吃奶或者不在媽媽身邊,媽媽們可以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將奶吸出來,放在冰箱冷凍。
同時購買防溢乳墊,放在胸衣內以吸收溢出的乳汁。或者彎曲手背并在乳頭處輕施壓,也可以幫助抑制溢乳。外出時,尤其是夏季衣物較單薄時,溢乳讓媽媽們覺得非常的尷尬,穿著深色、有花樣且寬松的衣服,可以不讓溢乳的痕跡太明顯。
6、乳頭錯覺
一些寶寶在哺乳的過程中可能因為媽媽不在身邊,或者媽媽乳汁分泌少、生病不能哺乳而吃奶瓶,但是當媽媽可以親自哺乳時,寶寶會出現拒絕吮吸奶頭的現象。
這時媽媽要堅定母乳喂養的信心,不要輕易放棄母乳喂養,可以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以保證奶量,并嘗試多給寶寶親喂,讓寶寶熟悉媽媽的乳房。
7、母乳不足
媽媽們都想要給寶寶進行母乳喂養,但是卻會遇到母乳乳汁不足的問題只能讓寶寶喝奶粉。寶寶的吮吸是媽媽乳汁最好的刺激,媽媽千萬不要因為乳汁少而放棄,要和孩子多接觸,多讓寶寶吮吸乳房以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寶貝吮吸的次數,一般情況,應該每24小時喂寶貝至少8次以上,每次在乳房上吸吮時間不少于半個小時。
新媽媽母乳不足是正常現象,不要因為乳汁少就心情不好,家人也不要給媽媽太大的壓力。平時保持愉快的心情,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多喝魚湯、豬蹄湯、小米粥、骨頭湯等媽咪來增加奶水。
適當的按摩對于乳汁分泌的增加也有非常好的效果,用干凈的毛巾蘸些溫開水,由乳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兩側輪流熱敷,每側各15分鐘。環形按摩——雙手置于乳房的上、下方,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房;螺旋形按摩——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頭方向按摩;指壓式按摩——雙手張開置于乳房兩側,由乳房向乳頭擠壓。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