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怎么吃效果好 市售的螺旋藻有兩種最常見的形式:粉末和片劑。 與大多數營養補劑一樣,服用螺旋藻時也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讓身體慢慢適應并隨時留意身體的感受。 服用螺旋藻的頭幾天,少數人(約1-2%)的消化系統會有輕微反應,但一般用不了幾天就會恢復和適應。 粉劑從每天2克開始逐漸增加到20克,經常健身和運動的人可加到50克;片劑從每天1片開始逐漸增加到所需劑量。 你可以隨時隨地服用螺旋藻 — 飯前、飯中、鍛煉前后、或者感覺能量低的時候。 片劑按照說明服用即可,粉末狀的螺旋藻則有很多種吃法: 混入白開水、綠茶、果汁中直接飲用 加入奶昔、冰沙中吃 烘培糕點時使用 烹飪時使用,煮湯、炒菜、沙拉等 【注意】 像很多天然食物一樣,過多加熱會破
形狀和顏色各異 螺旋藻是一種螺旋狀的多細胞植物,沒有真正的細胞核。它是藍綠色的,可以長到小球藻的100倍。 小球藻是一種球狀的單細胞微生物,有細胞核并且是純綠色的。 生長環境差異大 螺旋藻在低堿性條件下生長最好,特別是淡水湖泊、河流和池塘。它還需要充足的陽光和溫和的溫度。 小球藻生長在通常被其他生物占據的淡水中,不需要太多陽光,但這也使得收獲它們不那么容易。 被人體消化吸收程度不同 螺旋藻具有完全可消化的纖維素壁,可以立即食用并很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 小球藻的纖維素壁很難被消化,身體無法分解并代謝其營養成分,因此需要特殊加工才能適合人類食用,這也是為什么小球藻通常比螺旋藻更貴。 營養成分的差別 這兩者都具有很多健康益處,但從
肉類 包括牛肉、羊肉、豬肉和雞肉在內的動物肉類都是鋅的極好來源。 100克(3.5盎司)的生牛肉含有4.8毫克的鋅,這是每日鋅推薦攝入量的43%。并含有176卡路里的熱量、20克蛋白質和10克脂肪,以及許多其他重要營養素,如鐵、B族維生素和肌酸。 貝類 牡蠣中的鋅含量特別高,6個中等牡蠣可提供32毫克的鋅。其他類型的貝類含有的鋅比牡蠣少,但仍然是很好的來源。 阿拉斯加蟹每100克(3.5盎司)含有7.6毫克鋅;其它的例如蝦和貽貝也是很好的來源,每100克(3.5盎司)大約含有14%的每日鋅推薦攝入量。 但是,請確保貝類在食用前完全煮熟,以盡量減少食物中毒的風險。 豆類 鷹嘴豆、扁豆等豆類都含有大量的鋅。其中,100克煮熟的扁豆含有約每日推薦攝入量的12%。
牛油果 1顆中等大小的牛油果含有:1067毫克的鉀。 牛油果,又稱鱷梨,它絕對是最好的補鉀食物之一。 2013年發表在營養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2001年至2008年的流行病學數據,該數據描述了常吃鱷梨能夠減少代謝疾病的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發現,吃鱷梨的人總體上飲食更健康,營養更均衡,代謝綜合征發生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利馬豆(Lima Beans) 1杯含有:955毫克的鉀 一份利馬豆可以滿足一個成人超過四分之一的每日鉀需求量,同時還提供豐富的其他營養素,包括蛋白質、纖維、鐵和鎂。 瑞士甜菜(Swiss Chard) 1杯煮熟的瑞士甜菜含有:961毫克鉀 瑞士甜菜營養豐富又美味,它不僅可以與各種
消化問題 造成消化問題的原因有很多,而鉀元素缺乏就是其中之一。 鉀有助于將來自大腦的信號傳遞到位于消化系統中的肌肉,并刺激其收縮。 當血鉀水平低時,大腦無法有效地傳遞信號,會導致消化道的收縮變弱并且減慢食物的運動,引起腹脹和便秘等消化問題。 一些研究還發現,嚴重缺乏鉀可能導致腸道完全癱瘓。 肌肉酸痛、僵硬 血液中的鉀有助于調節血液流動。當血鉀水平嚴重不足時,血管會收縮并限制血液流向肌肉。 這會導致肌肉細胞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破裂和受損,這被稱為橫紋肌溶解癥,伴隨的癥狀是肌肉僵硬和疼痛等。 肌肉痙攣 鉀傳遞來自大腦的信號,幫助肌肉收縮。當血鉀水平低時,大腦無法有效地傳遞這些信號,這會導致更長時間的收縮,造成肌肉痙攣。 原因不明的疲倦乏力
歐米伽 3(Omega-3)的重要來源 Omega-3 對于胎兒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但我們日常飲食中這些必需的脂肪酸含量很低。 許多人選擇通過服用魚油補充劑來滿足日常需求。而奇亞籽中的歐米伽含量是三文魚的8倍,因此是一種很好的天然Omega-3來源,安全并且健康,非常適合孕婦。 建議吃之前浸泡或磨碎,這有助于消化,使你和寶寶更容易吸收omega-3。 補充消耗的營養素 懷孕會給身體造成非常大的負擔,各個器官都需要更多的營養來保證其正常運轉。 奇亞籽富含強抗氧化劑,以及鈣,磷,鎂,錳,銅,鋅,鉀和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孕期的最后三個月,是胎兒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對鈣質的需求量會大增。 奇亞籽中含有的鈣幾乎是牛奶的五倍,同時它還含有硼、錳和維生素A,所有這些都是骨
鎂的攝入量是多少合適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信息,成人每日推薦鎂攝入量為: 年齡19-30歲: 女性310毫克 男性400毫克 31歲或以上: 女性320毫克 男性420毫克 年齡在14-18歲之間的青少年以及懷孕和哺乳期對鎂攝入量的要求會較高。年齡較小的孩子則需要更少的鎂。 具體請看下表: 年齡 男性 女性 懷孕 哺乳期 出生 – 6個月 30 毫克
失血 血液中的紅細胞中含有鐵,因此,如果你失去血液,就會失去一些鐵。 例如: 女性由于月經不調引起經血過多或淋漓不盡,都有缺鐵性貧血的風險。 體內緩慢失血(例如消化性潰瘍,食管裂孔疝,結腸息肉或結腸直腸癌)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 經常使用一些非處方止痛藥,尤其是阿司匹林可導致胃腸道出血。 飲食中缺乏鐵 一般來說,我們會從日常飲食中獲得鐵元素。 如果你的飲食不均衡,食物里鐵的含量嚴重不足。 另外,嬰幼兒的輔食添加不足時也會發生缺鐵性貧血,影響生長和發育。 身體無法吸收鐵 鐵主要是在胃及小腸被吸收進血液,消化道的吸收功能出了問題(比如嚴重的萎縮性胃炎,或做了胃切除手術,或者乳糜瀉等腸道疾病 ),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身體缺鐵。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維生素C可增強鐵吸收。 它會吸附非血紅素鐵,并以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形式存儲起來。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隨餐服用100毫克維生素C可將鐵吸收率增加67%。 因此,吃素的朋友可以通過在進餐時加入含維生素C的蔬菜來優化鐵的吸收。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有: 西蘭花 葡萄柚 獼猴桃 綠葉蔬菜 甜瓜 橘子 辣椒 青椒 草莓 橙子 番茄 含維生素A和β-胡蘿卜素的食物 維生素A在維持健康的視力、骨骼生長和免疫系統中起關鍵作用。 β-胡蘿卜素是一種在蔬菜和水果中發現的橘紅色化學物質,它可以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 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
維生素B12(Vitamin B12) 又稱鈷胺素,是人體所需的一種基本營養素。它參與紅細胞的生成、維持神經和正常的腦功能。 但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比如魚類、肉類、乳制品和蛋類等。 所以,如果你長期吃純素食(連牛奶和雞蛋都不吃),那么你很可能缺乏維生素B12,面臨的潛在風險包括: 虛弱 疲倦 腦功能受損 心臟功能受損 神經系統疾病 精神障礙 巨幼細胞性貧血 母乳喂養嬰兒患神經系統疾病 患阿爾茲海默癥的風險增加 那么素食者怎么才能獲得足夠多的維生素B12呢? 你可以多吃些營養強化食物,例如強化谷物、大豆制品、海苔紫菜等。 不過,除非你吃足夠的量,否則一般純素食者很
有助于降低膽固醇 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高可能會限制血液流動,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 芹菜含有一種叫做3-n-丁基鄰苯二甲酸酯(BuPh)的化合物,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在一項動物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喂食了高脂飲食的大鼠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同時還喂食芹菜提取物。八周后與未吃芹菜提取物的那一組相比,接受芹菜提取物的大鼠血液中的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甘油三酸酯(TG)濃度都顯著降低了。 可減少炎癥 芹菜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和多糖可以起到消炎的作用,尤其是類黃酮和多酚類抗氧化劑。 這些物質能抵抗氧化反應(自由基損害)引起的細胞損傷和炎癥,有助于改善整體健康,并預防或緩解因年齡增長而導致的炎癥性疾病,這些疾病包括:
過敏反應 芹菜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過敏原,類似于花生過敏,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即使是烹熟的芹菜也仍有潛在的致敏性。如果你對樺樹花粉或艾蒿過敏,那么你也可能會對芹菜產生反應。 癥狀可能包括瘙癢和皮疹,面部、嘴巴、舌頭和喉嚨腫脹,頭暈和胃部不適,血壓下降,脈搏加快和呼吸困難,更嚴重的會發生過敏性休克,導致昏迷和死亡。 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對紫外線過敏所致,常見表現為:斑疹、丘疹、斑塊、水皰、毛細血管擴張或濕疹性斑片。 芹菜中天然存在一種稱為補骨脂素的化合物,可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性。 如果你的皮膚上沾了芹菜汁,然后出門曬太陽,該區域的皮膚將在12到36個小時內出現皮疹或其他類型的皮炎。 接觸部位的皮疹持續三到五天,好轉后皮膚仍然會色素沉著,并可能引起灼痛。過度的色素沉著可能會持續
喝酒太多 肝臟能代謝酒精(乙醇),但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過高時,肝細胞可能被破壞或改變,導致脂肪沉積(脂肪肝),以及更嚴重的問題,如炎癥(酒精性肝炎)和/或永久性瘢痕組織(肝硬化)的形成。 幾乎所有的地球人都知道,酒喝多了會傷肝,但還是忍不住要喝。尤其是以中國的酒文化,飯桌上有人勸酒如果不喝就是不給面子。 可是如果想明白了,肝是自己的,命也是自己的,生病受罪別人替不了你,那個面子又能值幾毛錢呢? 不健康的飲食 當你的日常飲食中含有過多的反式脂肪、添加糖或果糖時,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使毒素在身體中迅速積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反式脂肪是指那些人工提煉的精制油,它們經常被用于制作糕點、餅干、油炸和各種深加工食品,目的是增加口感、酥脆度或延長保質期。 添加糖和濃縮的果糖,特別是高果糖玉米糖漿和濃
吃東西太咸 你口重嗎?是不是吃什么都喜歡加好多鹽、醬油或很咸的調味醬,否則就覺得沒味兒? 這樣吃雖然可以享受美食、滿足口福,但同時也為你的健康埋下了隱患。 我們都知道,吃東西太咸會導致高血壓,并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而很多研究也表明,高鹽飲食對免疫系統的危害同樣巨大。 一項最新的動物研究發現,喂食高鹽食物的小鼠患有更嚴重的細菌感染,它們的脾臟和肝臟中的致病性病原體數量與對照組相比多出高達100-1000倍。; 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的研究數據顯示,每天額外食用六克鹽的人也表現出明顯的免疫缺陷。他們的鹽分攝入量相當于兩頓快餐的含鹽量。 根據《美國飲食指南》的建議,健康成人每天的鈉攝入量應低于2300毫克。 大多數人飲食中的鹽分有70%來自于加
怎樣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質疏松 1、攝入足夠的鈣質 成年人每天需要補充約1000 毫克的鈣,65歲以上的人鈣需求量通常會增加到1,200至1,500 毫克。 富含鈣的食物包括: 低脂乳制品 魚肉 西蘭花 豆類 羽衣甘藍 白菜 強化食品,例如強化谷物和杏仁奶 2、攝入足夠的維生素D 維生素D對幫助人體吸收鈣至關重要。大多數人每天需要400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 每天曬15分鐘的太陽可刺激身體產生維生素D。 也可以多吃含維生素D多的食物,比如強化牛奶、蛋黃、鮭魚,或魚肝油。 3、多吃蔬菜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 一項研究表明,維生素C有助于保護
維生素A 維生素A是一種可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侵害的抗氧化劑。研究發現維生素A可以防止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并引起炎癥。 β-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前體物質,可在體內轉化維生素A。 主要食物來源包括: 動物肝臟、牛奶、哈密瓜、木瓜、胡蘿卜、紅薯、蒲公英、西蘭花、羽衣甘藍、菠菜和其它多葉類蔬菜 維生素B 維生素B6、葉酸(B9)和B12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而這種氨基酸與心臟病和類風濕關節炎的高風險有關。 體內缺乏維生素B6的人往往具有高水平的C反應蛋白,這是衡量體內炎癥的指標(發炎的跡象)。 主要食物來源包括: 禽、畜、魚肉、雞蛋、豆類、堅果、蘑菇、羽衣甘藍、西蘭花、花椰菜、甜椒 維生素C 大量研究表明,抗氧化劑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每天吃多少碳水化合物能減肥 低碳水飲食到底多少算低?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每天至少攝入130g的碳水化合物,這是大腦平均最少的葡萄糖用量。 具體到每個人,最佳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取決于年齡、性別、活動水平、個人偏好、飲食習慣和當前的代謝水平。 建議每人每日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醣類)應占總攝取熱量的50至60%,其余的蛋白質10至20%、脂質20至30%。 每1公克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約4大卡。若以成年女性每日至少需攝取1500大卡來算,每天應攝取碳水化合物為750至900大卡,相當于187.5至225公克。而一顆中等大小(約148公克)的帶皮馬鈴薯,總碳水化合物約26公克。 經常鍛煉和健身的人,比久坐不動的人能夠消耗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那些高強度運動如舉重、長跑。 代謝健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患
綠葉蔬菜 羽衣甘藍、菠菜、生菜等多葉蔬菜富含對大腦有益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K,葉黃素,葉酸和β-胡蘿卜素。 研究表明,這些植物性食品有助于減緩認知能力下降。 脂肪魚 包括鮭魚、鱒魚和沙丁魚在內的脂肪魚是Omega-3脂肪酸(健康的不飽和脂肪)的極好來源。 人的大腦約有60%是由脂肪組成的,其中一半是omega-3脂肪。 大腦使用omega-3來構建大腦和神經細胞,而這些脂肪對于學習和記憶至關重要,它們有助于預防老年癡呆癥,并有助于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 如果你不喜歡吃魚,可以選擇其它含有omega-3的食物,比如亞麻籽、奇亞籽、鱷梨、橄欖油,也可以通過服用魚油或磷蝦油營養保健品來補充Omega-3脂肪酸。
吃碳水化合物食物會胖嗎 限制碳水化合物通常可以逆轉肥胖,這就是為什么生酮飲食、原始人飲食、地中海飲食等低碳水飲食減肥這么流行的原因。 但并不是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會讓你長肉,事實上,從任何類型的食物中攝入過多的卡路里都會導致體重增加。 尤其是纖維含量低的食物通常含有大量卡路里而沒有任何營養,它們很快被代謝為葡萄糖進入血液。 血糖水平的突然升高會觸發胰腺產生更多的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促進脂肪儲存的激素,所以這類食物吃太多很容易使體重增加。 而高纖維的食物代謝較慢,不會引起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快速升高和波動,人體可以在數小時內將它們用作能量。 除此之外,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也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它們是更健康的食品。 什么是好碳水化合物和壞碳水化合物 近幾年,科學界又根據碳水化合物的纖維
糖吃多了對身體有什么危害 1、會導致體重增加 糖吃多了使人上癮,并且刺激食欲,你會在不知不覺中吃進去更多的熱量,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胖。 2、會導致胰島素抵抗 高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刺激血糖飆升,于是胰腺不停地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久而久之,胰島素的作用會變得越來越弱,血糖就會一直處于高水平。 3、會導致2型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是發展為前驅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先兆。控制病情最好的辦法是減少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 4、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 高糖飲食會導致肥胖、炎癥、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糖和高血壓,這些都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特別是含糖飲料喝多了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5、會導致蛀牙 你口腔中的細菌也是特別喜歡吃糖的,不僅包括甜食,還包括淀粉,例
飲食常識
飲食調理
美食典故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