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喝的是母乳,那么乳汁在開始吸吮后,自己便會流出,所以寶寶吃母乳的時候無需用力。但是要想在人工喂養的時候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在奶嘴上開一個大一點的孔,當在瓶口向下時,牛奶就能呈連續的奶摘流出。 如果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才能形成一滴,說明孔過小。如果牛奶呈線狀流出不止,說明孔過大。 1:可以用一根燒紅的針開大奶嘴上的孔,只需要把針輕輕地插入奶嘴上原來的孔里,橡膠便會自動融化。最好多備幾個奶嘴,因為開大奶嘴孔并不像聽起來那么容易,可能你會連刺出十幾個不合適的奶嘴,每個孔都太大。我第一次就遇到過這個麻煩。 2:能刺出合適的孔還真得花些時間才能體會出來。如果孔過大,孩子吃得太快,能造成孩子咳嗽或嗆食。如果孔過小,孩子沒有吃飽就祟得不能再吃下去了,而且還可能會吸入過多的空氣。 3:盡可能買已刺好孔的奶嘴,這樣的奶嘴正好與孩子的上腭
雖然我們提出母乳喂養,可是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家長還是不得不選擇給寶寶進行人工喂養,那么為了寶寶的健康,在進行母乳喂養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如果決定用牛奶喂養孩子,就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要有什么思想負擔。很多的孩子都吃牛奶,有些孩子先吃母奶,以后又開始吃牛奶。吃配方奶(奶粉)的孩子生長發育非常正常,而且也非常快樂。需要注意的是吃牛奶的孩子也必須得到母乳喂養時的那種親切的關懷。 母乳對嬰兒非常重要,但遠不如你給予孩子的愛重要。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特別在喂奶時,要把你的愛、真誠和關懷給予孩子。這些與喂奶比起來,同樣對孩子的身體和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 很多女性對于母乳喂養孩子感到有很大的壓力,但是,如果她們決定不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嬰兒,心里又感到不安。其實,凡是不能用母乳喂孩子的婦女都有自己的原因。 如果你想盡一切辦法,但仍不能用母
都說生命在于運動,所以即使是小小的寶寶們,也是需要多活動的,只要這樣才能孩子更健康,更重要的事通過活動能讓寶寶的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更健全地發育。 新生兒出生體重大約為3~4公斤,細嫩菲薄的紅皮膚和那清脆的哭聲使得年輕的爸媽看著自己的小寶寶不知所措,甚至不敢為小寶寶穿脫衣裳,更不會幫他翻身和活動小胳膊小腿,似乎覺得那么小的新生命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就會受到傷害。 新生兒生命力頑強 其實新生兒雖小,但他的生命力還是十分強的。從受精卵開始,他就按著人類發育的規律孕育成形,各器官的分化成熟,逐漸穩步發育迅速成長。從胚胎發育至4~5個月,媽媽就會感覺到胎兒在活動。受精卵其實一直是在活動著的,在懷孕中期開始,胎兒的上下肢已經逐漸發育,能緊緊握住自己的手,胎兒用胸部做呼吸運動,能吸吮自己的拇指,會做踢腳、揮手、小手抓握等有力的活動,有時候活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健康都特別關注,特別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實際狀況如果與平均指標稍有出入,就會很不安。其實寶寶的生長發育是成長一定差異的。 身體發育規律 新生兒體重的發育,不是孤立的,與許多因素有關。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一般來說體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這與嬰兒出生時的體重密切相關。出生體重越大,滿月后體重相對越大;出生體重越小,滿月后體重相對越小。 嬰兒體重標準值的計算公式是:出生體重(千克) 月齡×70%。但這僅是一個平均值,實際上出生體重較大的嬰兒,滿月時的體重,往往超過平均值很多。 有的新生兒,出生后的前幾天里,體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這又是為什么呢?在后面的有關章節,我們將展開論述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的問題。 新生兒體重, 平均每天可增加3 0 ~ 4 0克, 平均每周可增加200~300克。這
雖然母乳喂養是自然的過程,但是有的媽媽給寶寶喂奶卻并不順利,往往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其實這很可能是哺乳姿勢不對引起的。 姿勢正確有助于母親泌乳 乳汁分泌的多少與喂哺的技巧有一定關系。無論是躺著喂、坐著喂,母親全身肌肉都要放松,體位要舒適,這樣才有利于乳汁排出。 正確的哺乳姿勢是,孩子的胸腹部要緊貼母親的胸腹部,下頦緊貼母親的乳房。母親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托起整個乳房(成錐形)。先將乳頭觸及嬰兒的口唇,在嬰兒口張大、舌向外伸展的一瞬間,將嬰兒進一步貼近母親的乳房,使其能張大嘴把乳頭及乳暈的大部分吸入口內,這樣嬰兒在吸吮時既能充分擠壓乳暈下的乳竇(貯存乳汁的地方)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地刺激乳頭上的感覺神經末梢,促進泌乳和噴乳反射。只有這種正確的吸吮動作,才能起到使乳汁越吸越多的目的。 如果含接姿勢不正確,嬰
母乳是孩子最寶貴的營養食品,可是有的新媽媽產后缺乳,這時候該怎么辦呢?大家先別著急,一些常用的比較有效的催乳食譜能幫你。 1、將章魚3兩洗凈,切成魚片;將豬蹄一只切成6-8塊,與章魚片一起放入鍋中。加水淹沒,用旺火燉至熟透。肉湯同吃,服5-7次可見明顯效果。 2、將鯽魚一尾去鱗、內臟,豬蹄一只切成6-8塊,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燉至熟透,肉湯同吃。 3、取鯰魚凈肉,雞蛋兩只煮熟剝殼。將魚、蛋放入清水中同煮至魚熟透,吃魚肉、雞蛋,喝湯。服3-5次見效。 4、將鮮蝦3兩洗凈去殼,豬蹄一只切成6-8塊,放入砂鍋內用清水旺火燉熟,加入黃酒,肉湯同吃,服5-7次見效。注意:皮膚過敏者忌用此方。 5、取花生仁2兩煮湯喝,每日1-2次,連服3-5日可見效。 6、將胎盤一個(健康人胎盤)洗凈,切成小片。將甲魚肉3兩切成小片。砂鍋置
都知道母乳喂養好,可是很多女性雖然也想進行母乳喂養,可是卻出現沒奶或者少奶的現象,這是怎么回事呢? 引起媽媽沒奶或奶少的原因很多,解決的辦法大約有以下幾種: (1)母乳喂養需要得到家庭尤其是丈夫的支持,幫助母親樹立母乳喂養成功的信心和母乳喂養的熱情,使母親感到能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孩子是最偉大的工作,應感到自豪和快樂。少數母親感到喂奶太麻煩、太累,心里不情愿則乳汁會減少。同時要消除母親焦慮的情緒,多休息,生活有規律,保持愉快的心情。 (2)增加哺乳次數,這是增加乳量最重要的措施。尤其在嬰兒4個月以前每天可哺乳10?12次,并適當延長每側乳房的吸吮時間,如能保證晚間喂哺則更理想。因為嬰兒對乳頭的吸吮可通過神經反射刺激腦垂體分泌大量的催乳素,使乳汁分泌量增加。 (3)增加媽媽的營養,這對營養不良的母親來說是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應多吃
如果媽媽沒有母乳,那么寶寶就得喝牛奶來替代,這就是人工喂養。那么進行人工喂養的時候該如何計算孩子的進食量和時間呢? 足月的新生兒,生后4-6小時開始試喂一些糖水,到8-12小時開始喂牛奶。喂奶前要計算一下牛奶量,我們按照熱量的需要計算,以每天每千克體重供給熱量50-100Kcal計算。舉個例子,一個體重3千克的嬰兒,每日應提供熱量150-300 Kcal,計算成牛奶為:鮮牛奶150-300毫升,這些牛奶中共加入食糖12-24克。7天以內的嬰兒只能喂2:1奶,即2份鮮牛奶加1份開水。我們將上述計算出的一天牛奶量,分成7-8次,每次約30毫升,每次加開水15毫升,就相當于每頓給孩子喂2:1的牛奶50毫升左右。每次喂奶的間隔時間大約為3-4小時,兩次牛奶之間要喂一些開水。夜間可以停喂一次,以免影響媽媽和孩子的休息。7天以內的嬰兒只能喂2:1奶,即
在寶寶出生后,如果新媽媽母乳尚未分泌或母乳不足,就得用奶粉喂哺,但不要配制太濃,本文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該怎么配制奶粉。 目前全脂奶粉或強化奶粉均含有較多鈉離子,如果稀釋不夠,可使鈉攝入量增高,增加嬰兒的血管負擔,使血壓上升,可引起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抽風、昏迷等危險癥狀。強化奶粉還補充了加工制作中損失的維生素與牛奶中容易缺少的元素,所以只有在稀釋后才能適用于新生兒。此外,奶粉中的蛋白質,雖經過高溫凝固,相對比牛奶蛋白質容易消化,但新生兒的消化能力差,奶粉沖得過濃,仍不好消化,所以必須稀釋才可代替母乳。 將奶粉按重量以1:8,按容量為1:4的比例稀釋,得到的則是全奶成分。一般按重量較為精確。調制的具體方法是先將所需奶粉放人鍋內,把計劃好所需水的一小部分先倒人,調成糊狀,再倒入全部的水,攪勻,即為所需的全奶。然后根據新生兒周齡, 適當加水稀釋
嬰幼兒奶粉是很多寶寶的必備品,可是奶粉問題頻頻出現,市面上的奶粉品牌又那么多,我們該怎么選呢?本文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不同時期選用不同奶粉 對于0-6個月的嬰兒來說,母乳是最適合的。其次是不含淀粉、蛋白質適量、含有容易消化吸收的脂肪的嬰兒配方奶粉。可選用標有“0-1歲嬰兒配方”,“初生嬰兒適用”或“第一階段”字樣的嬰兒配方奶粉。這個階段要注意不能選用鮮牛奶,因為牛奶中蛋白質含量過高,不利于嬰兒消化。 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他們的臟器功能較0-6個月的嬰兒有了較大的改善,所需要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也比初生嬰兒多,應該開始添加輔食了,但奶類還是主食,新鮮牛奶仍不適合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 6個月至3歲的孩子智力發育迅速,這時最好選用含對智力發育有幫助成分的奶
由于新生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尚不發達,所以手掌、手臂、腿部、口腔在遇到外界刺激時,會自動做出許多無意識的反射動作,等到神經系統成熟,反射動作即被意識控制的行為所取代。 1)尋乳反射:用手指輕微碰觸新生兒的嘴角或臉頰,他的頭就會轉向受刺激的那一邊,并伸出舌頭想要吸吮;或抱在母親懷中時,會自動尋找母親的乳頭。尋乳反射約在3-4個月齡、眼睛可固定注視物體時消失。 2)吸吮反射:把手指或母親的乳頭放進新生兒口中,不需經過教導,就會自然含住并有規律地吸吮。約6個月齡后該反射消失。 3)踏步反射:將新生兒直立抱起,讓其雙腳接觸到平面時,會出現走路般的踏步動作。若新生兒有下肢變形、休克、腦部受損等情形,此反射動作會變弱,甚至沒有。3-4個月齡后,當其腳部已能支撐身體重量時,該反射消失。 4)抓握反射:用手指或其他物體碰觸新生兒手掌時,他會緊
都說母乳喂養好,可是有的人說有時候母乳會導致寶寶出現黃疸,這種說法可信嗎?本文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相關的內容。 現在發現,在完全吃母乳的小兒中,有少數小兒生后2~3周后黃疸仍持續不退,且黃疸程度也較重,皮膚、眼白部分黃染較深,但小兒精神好,能吃能睡,體重增長也正常,經化驗檢查除血膽紅素增高外肝功能等均正常,如試停母乳則黃疸逐漸減輕或消腿,這種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主要由于母乳中有些成分會影響小兒膽紅素代謝所致。如黃疸不是很重,可不必特殊處理,多在添加輔食后即可逐步減輕并消退;如黃疸較重,可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小兒的飲食,如暫停吃母乳改吃牛奶等,既有利于診斷也可用于治療,待黃疸減輕或消退后即可恢復吃母乳。
一般情況下,男寶寶出生后在其陰囊左右兩側都能摸到各有1個像花生米大小的包塊,這就是睪丸。可是有的男孩在出生后陰囊里沒有或只有1個睪丸,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在胎兒時期睪丸的位置是在腹腔的后側,隨著胎兒發育,兩側睪丸慢慢下降,在胎兒出生前已降入陰囊。在下降的過程中,如果某些因素阻礙了睪丸下降,而導致男嬰出生后陰囊里沒有或只有1個睪丸,醫學上叫做隱睪。 父母對患有隱睪的嬰兒,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必過于焦急,要密切觀察,定期到醫院檢查。因為絕大多數的隱睪在1歲以內睪丸仍可自然下降到陰囊內。多數患隱睪的男嬰,睪丸停滯在腹股溝的部位,只有少數患兒,睪丸停留在腹腔的后側。由于腹腔內溫度較高,影響睪丸的正常發育(34-35℃為適宜溫度),睪丸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會喪失生殖能力。因此,若到l歲時睪丸仍未下降,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便于醫生選擇最佳的手術時
對于新手媽媽來說,如何哺喂寶寶是件很棘手的事,特別是夜間哺喂孩子更是有很多事項都要注意。 夜晚乳母的哺喂姿勢一般是側身對著稍側身的嬰兒,母親的手臂可以摟著嬰兒,但這樣做會較累,手臂易酸麻,所以也可只是側身,手臂不摟嬰兒進行哺喂。也可以讓嬰兒仰躺著,母親用一側手臂支撐自己俯在嬰兒上部哺喂,但這樣的姿勢同樣較累,而且如果母親不是很清醒時千萬不要進行,以免在似睡非睡間壓著嬰兒,甚至導致嬰兒窒息。 晚上哺喂要注意的一個大問題是,不要讓嬰兒含著乳頭睡覺,因為這不僅不衛生,且容易使乳房壓住嬰兒鼻孔使其窒息,也容易使嬰兒養成過分依戀母親乳頭的嬌慣心理。 另外,產后乳兒,乳母自己身體會極度疲勞,加上晚上要不時醒來料理嬰兒而睡眠嚴重不足,很容易在神志迷迷糊糊中哺喂嬰兒,所以要小心出現不慎。 晚上哺喂是件很辛苦的事,幾天后剛經歷生產的艱辛的母
母乳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你知道乳汁是怎么產生的嗎?本文我們一起來了解內容相關。 乳汁的產生包括泌乳和排乳兩個過程,二者是受神經內分泌調節的,其中人體中的腦下垂體是參與泌乳和排乳的最主要內分泌腺。在妊娠期卵巢和胎盤產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腺泡和乳腺腺管的發育,但對腦下垂體前葉分泌的泌乳素有抑制作用,因此在孕期乳房不分泌乳汁。當胎兒娩出、胎盤剝離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驟然下降,腦下垂體開始分泌泌乳素,促使腺泡分泌乳汁。這時產婦開始有乳房脹滿感,但乳汁不會自動排出,要使哺乳成功還需通過泌乳反射和排乳反射來完成。 這兩個反射如何建立呢?關鍵在于嬰兒吸吮乳頭的刺激。當嬰兒出生后第一次吸吮乳頭時,吸吮刺激了乳頭和乳暈區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將刺激沖動傳至腦下垂體后葉,使之分泌催產素。該激素隨血循環作用于乳腺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使之
現在,都提倡母乳喂養,可是很多新媽媽都不明白,寶寶出生后多久喝母乳最好呢?本文我們一起來了解。 在全球范圍內,母乳喂養面臨嚴重的挑戰,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母乳喂養還需要從觀念上突破。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8月的第一周定為“世界母乳喂養周”。在父母熱衷金豬寶寶的情況下,2007年全國將有2200萬新生兒誕生。 為此,專家表示母乳喂養周期間中國將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推廣。今年世界母乳喂養周的主題是“母乳哺喂———第一個小時拯救100萬個嬰兒”,特別強調,新生兒最初的一個小時哺喂,將有效降低新生兒的死亡率。 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愿意母乳喂養 7月31日,王女士喜獲千金。“孩子剛出生,護士就抱著孩子來吃過一次奶了,說初乳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一些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寶寶出現乳腺腫大或陰道出血,做家長的自然會十分緊張,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意外著什么病的發生,而是女性在懷孕的后期,體內的雌激素進入胎兒體內而引起的。 新生兒陰道流血(俗稱假月經)的特點是:女嬰出生后第5至7天,陰道可能有少量粘液和少量流血,大多數持續2至3天就停止了。對于這種陰道流血不必處理,但應注意有陰道出血的新生兒不宜洗盆浴。 由于新生兒乳腺腫大的情況,臨床男女嬰兒都會出現,大多在出生后第3至5天出現,大小像蠶豆或鴿蛋一樣,并可能出現少許乳汁一樣的分泌物。這種生理現象多數在出生后2至3周自然消失,不必特別處理。作為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擠乳頭,以免弄巧成拙導致乳房感染發炎。
一般來說,新生寶寶的看不到乳牙的,可是有家長發現,自己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卻長了牙齒,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嘴里是看不到長出的牙齒的。但在這個時期,乳牙已經在牙槽里形成,并不斷地生長發育著,乳門牙的牙冠已經鈣化并已接近口腔黏膜。 有個別的新生兒生后不久就有牙齒萌出,醫學上稱為“乳牙早萌”。據統計,在一千個正常的新生兒中,有一個會有“乳牙早萌”。 早萌的乳牙多為下門牙,這種牙可能是正常的乳牙,由于牙胚離開齦黏膜過近而早長出,也可能是正常牙數以外的牙齒。這種牙因為發育不全,牙根沒有發育好,或根本沒有牙根,常是極易松動的,有脫落被吸入氣管的危險。因此,不論過早長出牙齒是否為正常牙齒,只要有松動或自行脫落的可能性,就應及早請醫生拔除。如無松動但影響吸吮動作,妨礙吃奶,或咬傷口
新生兒評分又稱阿氏評分,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檢查他身體狀況的標準評估方法。在孩子出生1分鐘和5分種后給孩子進行5項檢查,包括心率、呼吸力、肌張力、反射應激性和膚色,每項打0、1或2分,總分10分。 總分在7分(含)以上為正常,第一次分低第二次正常也可以。這種情況的出現,通常是由于你的分娩第二時期時間較長,孩子受到了影響所造成的。 心率超過100次打2分,低于100打1分.沒有心跳打0分。 均勻呼吸或哭打2分,呼吸慢或不均勻打1分,沒有呼吸打0分。 如果嬰兒很活躍(肌張力好)打2分,如果只有手腳在動打1分,如果嬰兒沒有精神,打0分。 反射應激性強打2分,弱打1分.沒有反應打0分。 膚色呈粉色打2分,身上是粉色四肢是藍色打1分.渾身藍色或蒼白打0分。
新生寶寶的體格發育怎么才算是正常的?剛出生的寶寶都有哪些神經反射?本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相關的內容。 體格發育 體重 足月的新生兒出生時平均體重約為3000克左右,男嬰比女嬰略重一些。出生后一周常會有體重減輕的現象,這是暫時的,10天內即可恢復,稱之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身長 平均約為49-50厘米,男嬰比女嬰略長一些。 頭圍 男嬰約為34.4厘米,女嬰約為34.01厘米。 胸圍 男嬰約為32.65厘米,女嬰約為32.57厘米。 頭部 新生兒的頭頂前中央的囟門呈長菱形,開放而平坦,有時可見搏動。父母注意保護囟門,不要讓它受到碰撞。大約1歲以后它會慢慢閉合。 腹部 腹部柔軟,較膨隆。 皮膚 全身皮膚柔軟、紅潤,表面有少量胎脂,皮下脂肪已較豐滿。 四肢 雙手握拳,四肢短小,并向體內彎曲。有些嬰兒出生后
母乳喂養
人工喂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
微量元素
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