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黨參瘦肉湯的功效與作用 黃芪與黨參可說是「補氣中藥組合」,一來它們都是補氣的常用藥,二來它們也常常一起使用、藉以增強補氣效果,黃芪黨參瘦肉湯醫師稱它為「益氣湯」,主治氣虛型鼻敏感,改善四肢乏力和頭痛等問題。其實它還有另一個別稱「四君子湯」,全因用上「參、朮、苓、草」四種材料,這裡的「參」指人參,但有不少人亦會以黨參代之。 黨參黃芪瘦肉湯的做法 材料:黃芪20克、黨參15克、生淮山20克、扁豆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做法:先將瘦肉切開汆水,其余材料洗凈,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1.5小時,調味后即可。 功效:補氣健脾 服用黨參黃芪瘦肉湯注意事項 肝火盛者、氣滯不能服用; 邪盛而正不虛者禁用。 實證、熱證禁服,正虛邪實證,
五指毛桃豬骨湯的功效與作用 五指毛桃豬骨湯是一道清熱去濕,清肝潤肺的滋補靚湯,五指毛桃有健脾胃、祛濕困、壯腰力的功效,搭配豬骨煲湯不僅味道清甜,還能夠起到非常好的行氣利濕的功效,是一道非常適合在陰雨潮濕天氣服用的祛濕湯。 五指毛桃豬骨湯的做法 材料:五指毛桃1兩、半生曬淮山1兩、茨實1兩、白蓮子1兩、百合1兩、無花果4粒、西施骨或瘦肉1斤(亦可煲齋湯) 做法: 1.先將材料用清水洗凈,如要加入西施骨或瘦肉,請先汆水備用。 2.鍋內加入2,000毫升水,將全部材料放入鍋中用大火煲滾后,再轉用中火煲1.5小時即可。 五指毛桃煲湯的做法推薦 五指毛桃淮山茯苓薏仁瘦肉湯 材料:五指毛桃60克、淮山30克、扁豆15克、茯苓15克、生薏仁15克、熟
桂枝湯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風寒表虛,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干嘔,脈浮緩。 適應癥: 1.呼吸系統:常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發炎癥。桂枝湯對體溫有雙向調節作用,既能退熱降溫,又能散寒升溫。 2. 消化系統:桂枝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比較廣泛,臨證以脘腹不適或疼痛時作,納獃,舌質淡,苔白,脈弱等為辨證要點,現代臨床發現,桂枝湯對大腸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能治脾虛運化不利的久利,又能治氣郁、結腸痙攣引起的便秘。 3.循環系統:桂枝湯及其類方,能治療心血管疾病巳被臨床所證實。桂枝湯對心率、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既能治心動過速,又有治心動過緩;慢性病后期或產生氣血虧虛引起的低血壓及中氣不足、陰陽失去維繫的高血壓,常可用之。臨證以畏寒、心悸、胸悶、氣短、舌質淡黯,苔白,脈緩等為辨證要點,各種器質性心臟疾病所致的胸悶、怔忡癥、心臟
九味羌活湯的功效 主治:解表、袪濕、清里熱。外適用于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證,癥見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頸強,肢體痠楚疼痛,口苦白或微黃,脈浮或浮緊。診斷以惡寒發熱、寒多熱少、頭痛、肢體酸痛為主證。 臨床應用以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為辨證要點。 若濕邪較輕,肢體酸楚不甚者,可去蒼朮、細辛以減溫燥之性;如肢體關節痛劇者,加獨活、威靈仙、姜黃等以加強宣痹止痛之力;濕重胸滿者,可去滋膩之生地黃,加枳殼、厚樸行氣化濕寬胸;無口苦微渴者,生地、黃芩又當酌情裁減;里熱甚而煩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熱除煩止渴。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感冒、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腰肌勞損等屬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者。 九味羌活湯組方 組成:羌活,防風,蒼朮,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生姜,蔥白
大青龍湯的功效 主治:發汗解表,兼清里熱。適用于外感風寒,內有郁熱。表現為發熱惡寒,時寒時熱,身體疼痛,不出汗而煩躁,四肢、面部浮腫,發熱惡寒,無汗,咳喘。 1、外感風寒,太陽風寒兩傷,榮衛同病,風寒表實證兼有裡熱之發熱惡寒,寒熱俱重,痛,不汗出而煩燥者。 2、風水四肢水腫,身重疼痛而兼里熱者。 《醫方》:(1)治太陽中身疼痛,發熱惡寒,不汗出而煩燥(傷寒,太陽下篇)。(2)又治傷寒脈浮數,身不痛但重少陰證者(傷寒,太陽下篇)。 《刪補》:太陽風寒兩傷,營衛同病。傷寒之脈而見中風之而見傷寒之證,二證俱不出汗而煩躁者,用此兩解發汗。雖有是證,若脈微弱,自汗出服必亡陽。 適應癥:高熱,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熱病之初期,支氣管肺炎,急性肺炎,過敏性鼻炎,急腫,產后浮腫腹滿,癮疹。 大青龍湯組成
當歸補血湯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補氣生血。勞倦內傷,氣血虛弱,陽浮于外,肌膚燥熱,引起的低熱,面紅目赤,大失血后面色萎脈虛無力等氣血兩虛證。以及婦人經行、產后血虛發熱頭痛、產后無乳;或口舌生瘡,合者。 當歸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北芪,用于氣虛乏力,表虛自汗。此湯以氣補血,更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及抗衰老,能大補脾肺之氣,以裕生血之源。 當歸補血湯組成組成 組成制法:黃芪30克 當歸酒洗6克 咀都作一服,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空心食前。(現代用法:一劑煎叁次,早、午、晚空腹時服 (1)若產后胎盤未下,大出血者,加生化湯,以活血化瘀。 (2)若瘡瘍久潰不癒,氣血兩虛者,加銀花、甘草以清熱解毒。 (3)若兼皮膚搔癢者,加全蝎、蜈蚣、威靈仙、蛇床子。 當歸補血湯適宜人
當歸黨參北芪湯 材料:黨參1兩、北芪1兩、淮山1兩、杞子1兩、圓肉1兩、川芎3錢、當歸5錢、加烏雞/瘦肉1斤(可以煲齋湯) 做法: 1、先用清水洗凈所有材料,如要加入烏雞或瘦肉,請先汆水備用。 2、鍋內加入2,000毫升水,將全部材料放入鍋中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享用。 功效:補氣養血,提高人體免疫力,滋補強身。 當歸補血烏雞湯 材料:烏雞(竹絲雞)1只、當歸5錢、川芎2錢、生姜2片、紅棗8粒、淮山4錢、黨參1錢 做法: 1、烏雞洗凈后去皮脂,切件、出水備用。 2、其他材料洗凈后與烏雞一同放進煲內,加水15碗,煲約2小時,略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十分適合產后血虛、出現頭目眩暈、頭痛、手足冰冷等婦女飲用。 天麻淮
香附當歸煮雞蛋的功效與作用 香附具有疏肝理氣,利三焦,解六郁,調經止痛之作用。當歸具有補血調經、保肝利膽、抗衰老、改善風濕痛、增強免疫力等功效。香附當歸煮雞蛋具有調經止痛,補血暖宮的功效,適用于寒凝于結于胞宮 肝氣郁滯所致的痛經,周期不規則 經量過多所致的血虛氣滯等證。 香附當歸煮雞蛋的做法 組方:香附15 g、當歸 15g、艾葉15g、雞蛋 2個 做法:先將上述藥加雞蛋2個煮熟,在將藥渣濾除 然后把雞蛋取出剝去外殼,在和藥汁加適量的紅糖一起煮3到5分鐘 即可吃蛋飲其湯。 調經食療方推薦 益母草煮雞蛋 功效:補血調經,適用于月經先期有胸腹脹痛者。 配料:益母草30克,雞蛋2個。 制作:將益母草、雞蛋加水適量同煮,雞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即可。
半夏厚樸湯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適用于以咽喉異物感乃至軀體感覺異常、腹脹、惡心為特徵的疾病。 半夏厚樸湯經典配方組成包括半夏、厚樸、茯苓、生姜、干蘇葉。適用癥候包括咽喉異物感;涵蓋咽喉口鼻不適感、口腔的異物感、口腔黏膩感、口內異味感、口腔的干燥感、舌體胖大感、舌麻木、舌痛、舌苔厚膩感等;此外,胸部的重壓感、呼吸不暢感、呼吸表淺感,以及有氣流向上攻撐感、經常噯氣等也可認為是咽喉異物感的延伸。 半夏厚樸湯也適用于容易惡心嘔吐或精神壓抑時出現惡心、暈車等狀況。一般民眾出現咽喉癢、咳嗽不斷,可用此方加桔梗、生甘草,效果會更好。 此外,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現腹脹者,以及咽喉疾病,如咽喉炎、扁桃腺炎、喉源性咳嗽、聲帶水腫、聲帶麻痹等,都可依照癥狀,配合用藥加減調養。 半夏厚樸湯組成
當歸烏雞湯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為婦科要藥,既能活血養血,又能調經,而且烏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滋陰清熱、補肝益腎等功效,當歸搭配烏雞燉湯具有補氣血,滋補肝腎的功效,非常適合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或者月經結束后進補。 此外當歸烏雞湯也十分適合產后血虛、出現頭目眩暈、頭痛、手足冰冷等婦女飲用。 當歸烏雞湯食用禁忌 順產、剖腹產、哺乳和不哺乳的產婦都可以在惡露排清后飲用此湯,但若有濕熱內蘊(指濕熱蘊于脾胃和肝膽,不適宜食用辛溫燥烈、大熱大補、口味重、油膩甘甜的食物)、陰虛火旺及外感表癥患者就不適宜飲用。 當歸烏雞湯的做法 材料:烏雞半隻、當歸2片、紅棗4粒、杞子15-20粒、黨參3條 1、烏雞先汆水; 2、當歸、紅棗、枸杞、黨參洗凈; 3、 將烏雞、當歸、紅棗、
當歸燉羊肉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腸通便、提升免疫力等多重的功效。而羊肉也有補充蛋白質、補血的作用,加了生姜絲還能夠去除些羊肉的腥味. 當歸羊肉湯這道簡單的溫補湯可以幫助人體保暖、暖身,即可避免各類風寒、感冒的發生,特別適合陽虛人士,或經常感到寒冷,尤其手足易冷、面色蒼白、有痛經問題,或經期頭痛等人士飲用,幫助補陽、暖身。 當歸燉羊肉的做法 材料:當歸2片、羊肉半斤、枸杞20粒、生姜絲30公克、鹽適量、米酒一大匙、水800CC 步驟: 1. 先將羊肉汆燙去血水、腥味。 2. 將羊肉、當歸、枸杞一起加入冷水中入鍋,外鍋放2杯水。 3. 約30分鐘后電鍋跳起,加入少許生姜。 4. 再加入鹽和米酒,悶10分鐘即可。 吃當歸燉羊肉注意事
白蘿卜羊肉湯的功效和作用 白蘿卜中含有豐富的粗纖維、芥子油以及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而羊肉是冬天裡很受歡迎的肉類,鮮美又暖胃,還有補腎壯陽、驅寒補血等的功效,冬天喝一些白蘿卜羊肉湯的可以驅寒暖胃,而且白蘿卜羊肉湯補而不燥,清心去熱,老少咸宜。 白蘿卜羊肉湯食用禁忌 羊肉有壯陽的作用,小孩子的陽氣已經很旺了,所以不宜過量食用。吃幾塊肉,喝一碗湯就足夠了。 有發熱、牙疼、口舌生瘡、肝病、急性腸炎或者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人應少食或不食羊肉,以免加重病情。 白蘿卜羊肉湯的做法 主料:羊排(或羊腩)600克、白蘿卜1根 調味料:花椒10粒、料酒1大勺、生姜20克、枸杞10顆、鹽4克、香菜或青蒜2根、白胡椒粉2小勺 1、將羊排剁成塊,用水清洗乾凈。
紫珠葉的功效 藥性:苦、澀,涼。入肝、肺、胃經。 主治:涼血收斂止血、散瘀解毒消腫。可廣泛用于體內外各種出血。因其主入肺、胃經,故尤多用于咯血、嘔血等肺胃出血。并能散瘀消腫,清熱解毒,用于熱毒瘡瘍及水火燙傷。 1.治出血-咯血,嘔血等肺胃出血 本品苦澀性涼,入血分,既能收斂止血,又能涼血止血,廣泛用于體內外各種出血。因其主人肺、胃經,故尤多用于咯血,嘔血等肺胃出血,可單用,如紫珠止血液(《部頒標準》)。若治鼻衄,可用干紫珠葉末調服,并外蘸葉末塞鼻。治創傷岀血,用鮮紫珠葉搗勻后敷創口,或用干紫珠葉研末敷摻 2.治水火燙傷、熱毒瘡瘍 本品苦洩能散瘀消腫,性涼能清熱解毒,可外用于水火燙傷及熱毒瘡瘍。水火燙傷者可用本品研末撒布患處,或用本品煎煮濾取藥液,浸濕紗布外敷;熱毒瘡瘍者可單用鮮品搗敷,并煮汁內服,也可配其他清熱解
仙鶴草的功效 藥性:苦、澀,平。入心、肝經。 主治: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補虛。因其藥性平和,大凡出血,無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兼能截瘧、止痢、解毒、補虛,可用治瘧疾寒熱、久瀉久痢、癰腫瘡毒、陰癢帶下、脫力勞傷等。 1.治出血-無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 本品味澀收斂,入血分,長于收斂止血,廣泛用于全身各部之出血。因其藥性平和,大凡出血,無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應用。治陰虛血熱所致的出血,常與虎杖、墨旱蓮、地黃等合用,如維血寧顆粒(《中國藥典》)。如治血熱出血,可配涼血止血藥用;治虛寒出血,可配溫經止血藥用。若證情較輕,出血不甚者,可單用取效。 2.治瘧疾 本品有截瘧之功,用治瘧疾寒熱。可單用研末,于瘧發前2小時吞服。 3.治血痢,久瀉久痢、大便溏瀉 本品澀斂之性,能澀腸止痢,因本
蒲黃的功效與作用 藥性:甘,平。入肝、心包經。 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體內外各種出血,無論屬寒屬熱,有無瘀滯皆可,但以屬實夾瘀者尤宜。長于行血通經,消瘀止痛,凡血滯瘀痛皆宜。生用「有滲濕之能」(《本草言》),能通淋止痛,尤善治血淋澀痛。此外,能化脂降濁,可用于高脂血癥。 1.治出血-衄血、吐血、咯血、崩漏 本品甘緩不峻,性平而無寒熱之偏,長于收斂止血,又能活血行瘀。止血與行血并行,澀血與散瘀兼備,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誠為止血行瘀之良藥。「上治吐、衄、咯血,下治腸紅崩漏」(《藥品化義》),外治創傷出血,無論屬寒屬熱,有無瘀滯皆可,但以屬實夾瘀者尤宜。可單用,或隨證配伍運用。既可內服,也可外用。 2.治瘀血痛證-跌打損傷、經閉痛經,胸腹刺痛等 本品入血分,能行血通經,消瘀止痛,「凡一切血分瘀血之病皆可用
中藥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藥性:苦、澀,寒。入肺、肝、脾經。 主治: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生發烏發。入肺經能清肺化痰止咳,適用于肺熱咳嗽、痰黃黏稠難咯者。入肝經能涼血祛風而有生發烏發之效,適用于血熱脫發或須發早白。 1.治血熱出血-吐血、衄血、崩漏、便血 本品苦澀性寒,入血分。既能清熱涼血以制血動之由,又能凝絡澀血以止外溢之血,使熱清則血不妄行,絡固則血自歸經,為涼血、收斂止血之佳品,「凡吐血、衄血、崩漏、便血,血熱流溢于經絡者,搗汁服之立止」(《本草匯言》)。故可用于血熱出血諸癥,單用或入復方使用均可。若與溫里祛寒或溫經止血藥配伍,亦可用于虛寒出血,如治中氣虛寒,吐血不止之柏葉湯(《金匱要略》),即以本品與乾姜、艾葉同用。 2.治肺熱咳嗽-肺熱咳喘,痰黃稠黏,咯之不爽者 本品苦能洩降,寒能清熱,又入肺經,故能清降肺
地榆的功效與作用 藥性:苦、酸、澀,微寒。入肝、大腸經。 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為涼血止血之要藥。因其「性沈寒,惟治下焦」(《本草約言》),故尤宜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下焦血熱出血。又能解毒斂瘡,用于水火燙傷、濕疹、癰腫瘡毒,尤為治水火燙傷之要藥。 1.治血熱出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本品苦寒清熱,酸澀收斂,主入血分。長于清血分之熱以治本,澀血妄行以治標。且「清不慮其過瀉,澀亦不慮其或滯」(《本草求真》)。故為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良藥。大凡血熱妄行之出血諸癥,得此則熱清血安,絡固血凝。因其性沈降下行,善走下焦,故尤宜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下焦血熱出血。如治便血,痔血,常與槐花、槐角、防風等同用,如地榆槐角丸(《中國藥典》)。治血痢不止,每與甘草為伍,如地榆湯(《圣濟總錄》)。冶崩漏下血,
大薊的功效與作用 藥性:甘、苦,涼。入心、肝經。 主治: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適用于熱傷血絡、迫血外溢之多種出血,尤多用于吐血、咯血等上竅之出血。又能解毒消癰,大凡內外癰腫皆宜,尤以血熱毒盛者為佳。 1.治血熱出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本品寒涼,入心、肝經血分,「最能涼血」(《本草經疏》),「止血而又能行瘀」(《本草匯言》)。寓行血于涼血止血之中,涼血可使熱清血寧,行血不致涼遏留瘀,誠為涼血止血之佳品。適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以及外傷出血,內服外用皆宜。前者可用鮮品搗汁服,或與小薊相須為用,如十灰散(《十藥神書》);后者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2.治熱毒癰腫 本品性涼苦洩,能瀉火解毒,散瘀消癰。功似小薊而力勝,凡內外癰腫皆可用之,尤以血熱毒盛者為佳。既可單用內服,亦可外
芫花的功效 藥性:苦、辛,溫;有毒。入肺、脾、腎經。 主治:瀉水逐飲、外用殺蟲療瘡。尤以瀉胸脅水飲見長,兼能祛痰止咳,故以治胸脅停飲所致的喘咳痰多、胸脅引痛最為適宜。外用能殺蟲療瘡,用于疥癬禿瘡、癰腫、凍瘡。 1.治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 本品瀉水逐飲,功似甘遂、大戟而力稍遜,叁者常相須為用。因其以瀉胸脅水飲見長,兼能祛痰止咳,故以治胸脅停飲所致的喘咳痰多,胸脅引痛最為適宜,可單用或與大棗煎服。 2.治頭瘡,頑癬,癇腫 本品外用殺蟲療瘡,治頭瘡、白禿、頑癬等皮膚病及癰腫,可研末單用,或加雄黃研末,豬脂調敷。 芫花配伍應用 芫花配甘遂:二藥均有峻下逐水之功,然芫花善逐胸脅水飲;甘遂善行經遂水飲。二者合用,增強瀉水逐飲,通利二便之功,適用于水停脅下,胸腹滿痛、唿吸困難等癥
大戟的功效 藥性:苦,寒;有毒。入肺、脾、腎經。 主治:瀉水逐飲、消腫散結。其瀉水逐飲作用類似甘遂而力稍遜。又能消腫散結,用治熱毒瘡腫、瘰癧痰核。內服外用均可,以外用為主。 1.治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 本品苦寒降洩,瀉水逐飲,功似甘遂而稍遜,用于水腫、鼓脹、胸脅停飲而正氣未衰者,每與甘遂、芫花同用,如十棗湯(《傷寒論》)。 2.治瘡癰腫毒,瘰癧痰核 本品消腫散結,內服外用均可。適用于熱毒壅滯之癰腫瘡毒,痰火凝結之瘰癧痰核。癰腫瘡毒者可鮮用搗爛外敷,瘰癧痰核者可與雞蛋同煮,食雞蛋。 大戟配伍應用 大戟配甘遂、白芥子:大戟、甘遂瀉水逐飲散結;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叁者伍用,有祛痰逐飲之功效,用于治療痰飲停滯膈下之咳嗽、胸痛、脅痛、喉中痰鳴,或胸背、頸項突然隱痛不忍,或手足
飲食常識
飲食調理
美食典故
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