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搭配牛肉,雞肉的做法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那么你知道美味的咖喱雞是怎么做的嗎?以下親親寶貝小編就告訴你咖喱雞的做法吧! 咖喱雞 材料 主料:雞1/2只馬鈴薯2個紅蘿卜1條洋蔥1/2個(1)咖哩粉1/2杯鹽1/3大匙糖1大匙水4~5杯。(2)面粉2大匙水1/3杯 做法 1、將雞洗凈切塊,馬鈴薯與紅蘿卜去皮切塊,洋蔥切丁。 2、將洋蔥爆香放入雞塊翻炒至外表熟均倒入咖哩粉翻炒入味,此時在放入馬鈴蘿、紅蘿卜丁一起炒均再加入水煮5分鐘(大火)后再放小火煮至較熟透湯汁要濃稠加入調(diào)味料(2)面粉水勾芡即成。
咖喱牛肉相信你也吃過,但是風味獨特宜人的咖喱牛肉又是怎么做出來的呢,其實咖喱牛肉的做法很簡單,下面親親寶貝小編告訴你咖喱牛肉的做法! 咖喱牛肉 材料 牛肉50克,土豆150克,菜油10克,醬油15克,咖喱粉5克,鹽5克,淀粉5克,蔥、姜各5克 做法 1、將牛肉自橫斷面切成絲,將淀粉、醬油、料酒調(diào)汁浸漬牛肉絲;土豆洗凈去皮,也切成絲。 2、將油熱好,先放蔥、姜熗鍋,再將牛肉絲下鍋炒散后,將土豆絲放入,再加入醬油、鹽及咖喱粉,用旺火快炒幾下起鍋即成。 [附注]如愿吃脆的,可把土豆
平常去餐廳吃咖喱的時候,或許你會注意到咖喱的顏色有所不同,有紅的,綠的,黃的,還有咖喱的辣度和味道也有所不同。確實,咖喱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以下小編給你介紹幾種經(jīng)典的咖喱醬,還提供做法哦! 紅咖喱 紅咖哩醬的主要材料為紅辣椒、蒜、蔥、香茅、南姜、蝦膏、鹽、香料,它的色澤紅艷、風味辣、嗆,在泰國很受歡迎,由于味道濃烈,通常不會作為主要調(diào)味料,必須搭配其他醬料使用。 材料 紅洋蔥100g,姜20g,蒜頭15g,紅辣椒70g,水100c.c,紅甜椒1/2個,檸檬葉4片,魚露1大匙,沙拉油2大匙,魚高湯400c.c,椰奶200c.c,香茅粉1/2茶匙,匈牙利紅椒粉1/2茶匙,小茴香粉1/4茶匙,胡荽粉
咖喱雖然源自印度,但是在世界各個地方卻有不同的特色,像泰國的咖喱椰漿味稍濃,新加坡的咖喱較為清香,日本的咖喱甜味較重等,以下就來詳細介紹下以下這些國家的咖喱特色。 印度咖喱 印度可說是咖喱的鼻祖,地道的印度咖喱會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diào)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漿來減輕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兼濃郁。 搭配咖哩的主食,隨著地方所盛產(chǎn)農(nóng)作物的不同而改變。如西印度多配以玉蜀黍、栗等所造成的面包;北方盛產(chǎn)麥子則多食面包;南方或東南方則以米食為主。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訣在于香料的組合與烹煮次序,而不在于炫麗復雜的烹調(diào)技巧。直到近代,并沒有任何專門的咖哩食譜,因為咖哩的本質(zhì)強調(diào)的是個人風格與創(chuàng)造性。沒有固
現(xiàn)在咖喱這種醬料已經(jīng)廣為人知,那么咖喱的起源是什么呢?其實咖喱源于印度,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整個亞洲都喜歡的醬料,但是有關(guān)于咖喱的起源,還是要從南印度說起。 咖喱的起源 最早出產(chǎn)香料的國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國等,而當中的佼佼者就是印度。困境中每每走出一條新血路,為什么印度能在香料中的成就如此偉大,相信是因為他們終年悶熱潮濕的天氣所致。天氣炎熱,除了令人食欲大減之外,也令食物容易變壞及滋生細菌。將食物配入香料,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進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時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適合印度的天氣。而咖喱是多種香料的結(jié)晶。這是源于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極濃的羊肉為主,單一種香料并未能僻去其膻味,故便以多種干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diào),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這便是坦米爾“卡利”(Kulry)咖喱的來源。“卡利”的意思是&ldquo
冬至吃什么好?有些地方冬至吃湯圓,有些地方冬至吃餃子,但是也有些地方冬至狗肉,雖然吃狗肉備受爭議,但是其實冬至吃狗肉是有典故的,這要從漢代說起。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xiàn)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狗肉雖然味道鮮美,也有很多食療功效,但也存在諸多飲食禁忌,在您開心享受美食的同時也需多加注意。 更多冬至美食,請瀏覽專題:2012冬至吃什么 吃狗肉要注意什么 1、小兒禁忌多食。 2、不宜食用甲狀腺未摘除的狗肉。 3、食大蒜及服商陸、杏仁時禁忌食用。 4、不宜食用剩熱或冷藏加工之品。 5、不
平時我們都喜歡吃海鮮,特別是吃蝦。但是吃蝦的時候,難免手忙腳亂,只因為我們剝蝦殼的時候不懂得技巧,那么蝦殼應該怎么剝呢,其實處理方法有三。 明蝦、草蝦等大型蝦,多是帶殼煮或炒。這時,蝦殼大都無法單用筷子剝掉。 1、連殼放進嘴里,再把殼吐出。這方法看似不雅,但殼沾有調(diào)味汁時,這方法可充分品嘗其美味。 2、蝦背已用刀劃開時,可一面用筷子壓住,一面用手剝殼。這方法相當優(yōu)雅。 3、即是兩手剝殼。其優(yōu)點是最易去殼。 以上三種方法可任選其一,不過,剝好后仍以筷子夾蝦肉吃。
很多人都吃過咖喱飯,一般認為咖喱都是源于印度,你知道為什么叫咖喱嗎?咖喱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咖喱就是醬料的意思,具體下面由親親寶貝小編來給你說說。 關(guān)于咖喱的起源有諸多說法,而印度的確是咖喱的起源地。咖喱這兩個自的語源來字南印度,以南印度的泰米爾話來說,咖喱是醬的意思,這是綜合各種辛辣香料所制作的料理的名稱。有人說,第一位做咖喱的人為釋迦牟尼,在印度的傳說中,釋迦牟尼是首先教人如何用樹草的果實來調(diào)配以做長生不老的靈藥,并以釋迦牟尼當初傳教的地名“咖喱”作為這靈藥的名稱,而后人將靈藥當成料理的調(diào)料而廣泛地傳播開來。 咖喱的成分 只要冠上“咖喱”兩字,就代表由多種香料組成,最多可用20多種香料來成就一道菜,比如:豆蔻、丁香、茴香、小茴香子、肉桂、各色胡椒、辣椒、芥末子等,以及用來上色的黃姜粉,甚至是菠菜泥,這些香料均擁有其獨
俄羅斯黑魚子醬是一般人吃不起的天價食物,為什么俄羅斯黑魚子醬這么貴呢,它貴在哪里呢,因為俄羅斯黑魚子醬的原料來自鱘魚的魚卵。 黑魚子醬一向是俄羅斯特有的珍品,抹在加鮮奶油的面包上,吃一口然后飲一杯伏特加被視為人間美味。 以色列盡管遠離鱘魚的主產(chǎn)地伏爾加河和里海,無法跟世界最主要的魚子醬生產(chǎn)國俄羅斯和伊朗抗衡,但以色列人還是在魚子醬市場上分得了一杯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以色列人是如何生產(chǎn)頂級的鱘魚黑魚子醬的吧。 在世界上只有Beluga、Oscietra和Sevruga三種鱘魚的魚卵才可以制成魚子醬,而這三種鱘魚又按產(chǎn)卵年齡劃分成不同等級。Beluga最高級,年產(chǎn)量不到100尾,魚子顏色由淡灰到灰黑色都有,被稱為“里海珍珠”。 魚子醬的珍貴,除了鱘魚稀少,還因為它從魚卵被加工成魚子醬的過程非常繁復,全靠藝術(shù)般的熟練技術(shù)和知識,這和Tif
泰式甜辣排骨,你吃過嗎?泰式甜辣排骨是一道東南亞的美食,那么泰式甜辣排骨怎么做呢,它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秘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食譜原料: 排骨500克,泰式甜辣醬汁1包。 工藝做法:烤 配菜專區(qū):家常菜 菜譜屬地:東南亞菜 制作方法: 1、排骨洗凈剁成小塊兒,倒入一半的調(diào)料汁,腌制1--2小時,如果肉很厚可以用刀背在肉上剁幾下,便于入味。 2、將腌制好的排骨連著腌制的汁水放入鍋中,在加半小碗水,大火煮至排骨表面兒變白,即可撈出。 3、將過水后的排骨放進烤箱或者平底鍋中用小火煎熟,表面略為焦黃,即可取出裝盤備用。 4、將袋中余下的一半調(diào)味汁,倒入鍋中,用中火燒開,轉(zhuǎn)成小火將湯汁收濃,澆在烤熟的排骨上即可,當然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添加適量的鹽調(diào)味,或者加一點老抽更好的上色。 健康提示: 豬排骨提供人體生理活動必
參加正式宴會時,你都會發(fā)現(xiàn)刀叉整齊的擺在碟子左右,那么該怎么使用刀叉呢,刀叉要怎么用才符合禮儀呢,吃什么才會用刀叉呢?讓親親寶貝小編告訴你吧! 甜點餐具可擺在席位最前端,或放在右手邊內(nèi)側(cè)。有時服務生會連盤帶叉匙端上甜點,若是這樣你就不用擔心了。 若決定將甜點餐具水平橫放在盤子前端,請在接近盤緣的地方擺叉子(叉尖朝右),再放湯匙(匙凹向左)。此外,甜點餐具不一定只包括叉子和湯匙,還可加其他輔助器具。如果有叉無匙或有匙無叉,也別擔心,可拿別種餐具代替,你依然會是個稱職的主人。 多數(shù)人家里的刀叉湯匙種類不多,不過總有辦法臨機應變,例如: 1、沙拉叉子可用來吃魚、沙拉或甜點。 2、午餐叉子(比晚餐叉子小一號)用途也很廣,可充作沙拉叉。 3、水果刀可當作乳酪或甜點刀。 4、牛排刀可用作甜點刀。 5、茶匙可充作甜點湯匙。 事實上,刀叉使用方
南方人過冬至,一般都要吃湯圓。那么冬至為什么吃湯圓呢,其實是有原因的,這吃湯圓的習俗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具體冬至為什么吃湯圓,讓親親寶貝小編告訴你吧! 冬至做湯圓、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jīng)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對冬至為什么要吃湯圓,因為通常,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xiàn)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很多人都知道,冬至的習俗是吃餃子,餃子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但是冬至為什么吃餃子呢,這你又知道嗎?說起來,這與醫(yī)圣張仲景有關(guān),詳細聽親親寶貝小編為你慢慢道來。 冬至是我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jié)的習俗。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地區(qū)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qū)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
很多地方都有過冬至的習慣,但是你知道冬至是什么意思嗎?其實,冬至,俗稱“冬”節(jié),是山西民間重要節(jié)日,親親寶貝小編帶你了解冬至是什么意思,讓你這個冬至過得更有意思。 殷周時期,規(guī)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jié)實質(zhì)上相當于今天的春節(jié)。后來實施夏歷。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之為“亞歲”。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jié)日。其熱鬧程度不亞于過年。 現(xiàn)在的冬至節(jié),仍然保留著許多歷史的遺跡。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shù)九寒天。民間保留有涂畫“九九消寒圖”的習俗,形式多種多樣。 有畫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涂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
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很多地方都將冬至這一個節(jié)氣當一個節(jié)日來度過,可見冬至這個節(jié)氣的重要性。那么冬至的由來是什么呢,冬至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故事。下面聽聽親親寶貝小編來跟你說說冬至的由來。 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zhuǎn)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guān),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
榴蓮酥,是很多人的摯愛。那么榴蓮酥怎么做呢?為什么別人能把榴蓮酥烤到外皮黃澄澄的,一口咬下去又是嫩滑香甜的榴蓮呢,榴蓮酥的做法是什么,親親寶貝小編告訴你吧! 榴蓮酥的做法 份量:5-6人 主料:140g高筋面粉 60g低筋面粉 10g雞蛋 10g細砂糖 30g黃油 100g水 170g動物性起酥油 配料:適量榴蓮肉 適量奶粉 適量淀粉 適量奶水 制作步驟 1、榴蓮去核,取肉,與黃油一起鏟碎。 2、加奶粉、淀粉拌勻。 3、根據(jù)自己喜好用奶水調(diào)整或不調(diào)整餡料的濃稠度。 4、面團材料,除去起酥油,全部混合,揉成團,裹保鮮膜靜置30分鐘。 5、靜置好的面團,搟開,搟成寬度為起酥油的3倍大小。 6、將起酥油放在面皮中間,包起來,收口壓緊。 7、再次搟開,面皮兩邊1/3處,向內(nèi)折,形成3層,裹保鮮膜靜置30分鐘。重復步驟3
12月25日是什么節(jié)日,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jié)日圣誕節(jié)。那么圣誕節(jié)的由來是什么呢?其實,圣誕節(jié)是耶穌的誕辰,但是如今很多圣誕節(jié)的活動已經(jīng)跟宗教無關(guān),但是我們也不妨了解一下圣誕節(jié)的由來吧! “圣誕節(jié)”這個名稱是“基督愷撒”的縮寫。愷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jié)是一個宗節(jié),我們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但是有很多圣誕節(jié)的歡慶活動和宗教并無半點關(guān)聯(lián)。交換禮物,寄圣誕卡,這都使圣誕節(jié)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jié)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jié)日、稱為“主顯節(jié)”Epiphany,亦稱 “顯現(xiàn)節(jié)”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里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后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歷中發(fā)
每次去館子吃飯,總想著點菜這個難題應該交給誰呢?既能幫助點出一桌美味的菜品,又能將所有營養(yǎng)均衡體現(xiàn),對于這樣的學問,我們還是像懂的人多請教吧。 好的點菜人需要對各類菜肴和食客兩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最好在烹調(diào)方面和食物營養(yǎng)方面擁有相當豐富的知識,這些并非一日之功。但營養(yǎng)點菜的入門技術(shù)倒也不難,只需記住以下幾點即可。烹調(diào)方法是否低脂。煎炸菜肴盡量少些,水煮魚之類多油的菜肴,每餐只點一個過癮即可。如果可能的話,多點些蒸、煮、燉、涼拌的菜肴。特別是涼菜,應以素食為主,最好選擇一兩種生拌菜。 食物類別是否多樣。把食物劃分成肉類、水產(chǎn)類、蛋類、蔬菜類、豆制品類、主食類等。各類食物都有一些,而不是集中于肉類和水產(chǎn)類。在肉類當中,也盡量選擇多個品種,豬肉、牛肉、雞肉、鴨肉等都可以考慮。蔬菜類當中也分為綠葉蔬菜、橙黃色蔬菜、淺色蔬菜、菌類蔬菜等,盡量增加品種,或選擇原料中含有多種食品的菜
中國的面條文化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可謂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面條已經(jīng)深入人心,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闹魇持唬敲粗袊拿鏃l文化到底有哪些需要我們?nèi)チ私獾模層H親寶貝小編告訴你吧! 面條主要用麥子面粉制作,于面出現(xiàn)之前,飯、粥為普遍中國人的主食,但當面出現(xiàn)后,面條地位即跟米食平起平坐–北方人主以面食為主糧;南方人雖倚重吃米飯,但面食亦成為重要小吃。 南北兩地之面條實有著天壤之別。南方的“面”指以面粉制成的面條,以蛋面為主,用的并非雞蛋而是鴨蛋黃,面身幼、面質(zhì)爽口彈牙。其中生面、干面皆有之。廣受歡迎的有細條干面及蝦子面;北方的“面”則指以小麥磨成的粉,面條多不用蛋,用之以堿水,加入堿水能令面條變得容易消化,故面條成為北方人主要食糧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條面較粗,面質(zhì)軟滑柔韌。如果在北方如果說“
豬肉餃子是一般肉餃子中最普遍的一種,而對于還不怎么會做飯的朋友而言,來簡單學下這道美食的做法吧,相信您的冬日里也有親手制作出美味的氛圍,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原料:五花肉。 調(diào)料:醬油、料酒、鹽、香油、蔥末、姜泥。 做法: 1、將五花肉剁成泥,放入少許的醬油、料酒、鹽、香油、切得細細的蔥末和姜泥 2、如果肉餡比較瘦的話要加一些植物油進去,攪拌均勻,然后往肉餡里加少許水,繼續(xù)攪,攪至肉餡有彈性,再加水,再攪。如此大概3-4次,肉餡粘稠又有彈性就好了 烹飪小技巧 記住每次加水都要少,要分幾次加。這樣做的肉餡無論做餡還是做肉丸都很嫩很好吃。 更多冬至美食,請瀏覽專題:2012冬至吃什么
中西餐禮儀
中國飲食
外國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