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菜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風熱感冒、虛勞咳嗽、黃疸、淋證、瘡毒腫痛、毒蛇咬傷等癥。 中醫(yī)認為,寶塔菜性平,味甘,不僅有祛風除濕、清熱解毒、補虛健脾的功效,還能養(yǎng)陰潤肺。因為寶塔菜含有水蘇堿、水蘇糖、蛋白質、氨基酸、脂肪、葫蘆巴堿等成分,對肺陰不足、干咳痰少或虛勞咳嗽有很好的療效。 中醫(yī)常用豬肺與寶塔菜同煮,用于治療肺虛咳嗽、咽喉干燥,效果頗佳。因為豬肺能直補肺臟,增強了寶塔菜的功效。寶塔菜豬肺湯的做法其實很簡單,豬肺1具,洗凈切塊,寶塔菜120g,加水一同燉熟,加豬油、食鹽調味服食即可。 寶塔菜的營養(yǎng)價值 寶塔菜的營養(yǎng)價值也很高,每100克鮮寶塔菜含蛋白質2克、脂肪0.25克、膳食纖維1.3克、糖類3.8克、胡蘿卜素3克;此外VB1、VB2、VB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的同類蔬菜;礦物質含量為:鈣103克、磷78克、鐵
姜薯糖水 材料:姜薯4、5條、白糖適量 1、把姜薯的須拔掉,再清洗干凈,接著在水里去皮,以防變色。 2、再將姜薯洗凈,刨成薄片待用。 3、在鍋中加入適量水,煮沸,放進姜薯煮一會,再加入適量白糖,用勺子攪拌均勻即可。 芋圓姜薯甜湯 材料:南瓜200克、木薯淀粉140克(放入南瓜中)、紅薯150克、木薯淀粉50克(放入紅薯中)、溫開水適量、姜薯500克、清水適量、冰糖適量 做法: 1.南瓜、紅薯去皮洗凈切成薄片蓋上保鮮膜放入微波爐或者蒸鍋蒸熟; 2.用勺子壓成泥(這里只拍南瓜的); 3.加入木薯淀粉; 4.揉成團備用,紅薯也是一樣做法,但這次買的紅薯比較粉,沒什么水份,加了50克木薯淀粉太干,所以我邊加水邊揉成團為止; 5.把面團揉
姜薯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溫肺、益乳、益肝、健脾、和胃、補腎、潤腸、養(yǎng)顏護膚、通血。 從中醫(yī)角度來講,姜薯可以溫肺止咳、通經下乳、健脾開胃、補腎、潤腸通便。對于肺熱導致的咳嗽,和產后乳汁不通、月經不調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可以促進食欲。 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講,姜薯中的淀粉、糖分含量都比較豐富,不但可以為人體的代謝提供能量,還可以降低血壓、降低血脂、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現(xiàn)象。 1、維持酸堿平衡 姜薯是一種味道軟糯,滋味誘人的健康食材,它還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而且它是典型的堿性食物,人們使用它后能加快身體里多種酸性物質代謝,并能維持人體內部環(huán)境的酸堿平衡,它能防止酸性體質出現(xiàn)也能預防亞健康,對維持人體健康和延緩人體衰老都有一定好處。 2、營養(yǎng)神經 姜薯中含有豐富黏液蛋白和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這些
產地不同 姜薯是中國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的一種特產。清雍正年間《惠來縣志》載為薑蕷。姜薯,既美人芋,過去一般只在潮陽縣和惠來縣的部分沿海山地種植,其中最出名的為棉北后溪所種植的,以及河溪鎮(zhèn)所種植的上坑姜薯。它可制成姜薯湯、五果薯泥等甜品,是潮陽人的吉祥食品,平時也用于招待客人。 我國山藥產地主要是河南、江蘇、廣西、湖南等地。但以河南懷慶產者品質最佳,奉為地道藥材。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曬干或烘干,稱“毛山藥”;再經浸軟悶透,搓壓為圓柱狀,曬干打光,稱為“光山藥”。 口感不同 姜薯體白如雪,口感爽脆,富含粘液質,具有“溫肺、益乳、益肝、健脾、和胃、補腎、潤腸、養(yǎng)顏護膚、通血”的功效。 山藥有脆口山藥和軟糯山藥兩種,皮膚比較光滑的是脆山藥,適合炒著吃;若是燉湯或做甜品菜建議選擇面山藥,口感會甜糯、飽滿,面山藥的特征是
苦菜根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具有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血淋,小便不利。 日常生活中選擇苦菜根泡水可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排膿,對于一些肝火旺盛的人群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對于一些細菌感染之后導致的表皮毛囊炎也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苦菜根本身屬于寒涼性質的根莖,泡水之后喝了有可能會導致腹瀉。所以對于脾胃虛寒的人群建議需要慎用。 苦菜根的配伍應用 1、臨床上常與紅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黃等配伍,用治腸癰(急性闌尾炎);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 2、與銀花、連翹等配伍,用治瘡癰腫毒,同時用該品鮮草搗爛外敷。 3、配紅花、山楂等藥,治產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癥。 4、與魚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蘆根等配伍,用治肺癰(肺膿瘍);
加些玉米淀粉 在制作玉米烙的時候可以加些玉米淀粉,玉米淀粉的黏性比較好,可以讓玉米粒更好的粘粘在一起,這樣做出來的玉米烙就不容易散,還可以讓玉米烙更酥脆。 定型后再淋油 待玉米烙煎至定型再將事先燒過的油慢慢沿著鍋邊淋入,過早淋入的話會將玉米粒沖散開, 在煎玉米烙之前,要把油燒熱了備用,如果直接淋涼油的話,也會把玉米粒沖散。另外油的份量也不可少,油量一定要沒過整塊餅。 煎好后再炸一下 煎好的玉米烙最后開大火炸一下,再連油一起倒出。最后開大火可以把油逼出來,這樣吃起來才不會油膩,而且口感會更酥脆。
玉米烙用什么粉比較好 玉米粉一般建議用淀粉加些糯米粉,干淀粉和糯米粉的比例要保持三比一的狀態(tài),因為糯米粉的黏性比較好,可以讓玉米粒更容易粘在一起,加入糯米粉的玉米烙煎出來也不容易散,如果沒糯米粉時,可以加些玉米淀粉,因為玉米淀粉比其他淀粉的黏性更強,還有增稠的作用,而且煎出來更酥。 玉米烙制作竅門 1、煎玉米烙之前,要把油燒熱了備用,如果直接淋涼油的話,也會把玉米粒沖散。另外油的份量也不可少,油量一定要沒過整塊餅。 2、煎好的玉米烙最后開大火炸一下,再連油一起倒出。最后開大火可以把油逼出來,這樣吃起來才不會油膩。 3、煎好的玉米烙在表面灑上糖粉,而非砂糖(砂糖不易溶化)糖粉是將砂糖磨成粉末狀的。。也有將砂糖溶化成糖漿淋在玉米烙上,那樣就更美味了。 玉米烙的制作方法 材料:甜
玉米烙為什么粘不起來 1、淀粉太少 做玉米烙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是看烙好后所有的玉米粒能不能粘在一起。要將玉米粒粘在一起,淀粉的用量不能太少。在淀粉中加入少量的糯米粉,可以讓玉米粒更容易粘在一起。但是要注意糯米粉的用量,量太多會使玉米烙的口感不夠酥脆。沒糯米粉時,可以加些玉米淀粉,因為玉米淀粉比其他淀粉的黏性更強,還有增稠的作用,而且煎出來更酥。 2、玉米粒表面太太干 玉米粒的表面不能太干,如果太干就不容易使每一粒玉米的表面都粘上粉。 3、油一開始不能放太多 再煎玉米烙的時候先放少量的油將玉米粒煎一會兒使其底部粘連在一起,然后再慢慢加油,不能一開始就放入比較多的油,那樣會容易散開。 4、不要翻面煎 在煎玉米烙的過程中不要翻動玉米粒,也不用翻面煎,否則容易散開。 玉米
新鮮桂花可以直接泡水喝嗎 新鮮采摘下來的桂花一般不建議直接用來泡水喝,因為新鮮桂花中含有單寧,味道苦澀,而且缺乏香味。因而新鮮桂花一般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熱制處理,等澀味減少或消失后,才用其加工成各種食品。 而且鮮桂花中可能會有花粉,其花粉有可能引起過敏,讓有過敏癥者身體不適。 另外由于桂花生長環(huán)境不同,公園、綠化帶桂花可能有綠化工人噴灑農藥防治蟲害;工廠區(qū)桂花有化工粉塵污染,近來雖雨水偏多,可以洗去浮塵,使桂花外表雖潔凈但隱憂仍在;更可能的隱患是繁是植物都難免蟲害!有的花瓣蟲隱藏有致病菌或寄生蟲!因而不建議直接飲用。建議選擇市售干制品。 若急待食用,可將鮮桂花放在布袋中,擠去苦水,再用白糖拌勻、壓緊并密封于瓶或罐中,放置數(shù)天即可食用。 新鮮桂花怎么曬干 將鮮桂花揀掉枯花、花梗,用清水洗凈,控凈水分。找
避免桂花直接放在太陽底下暴曬 如果要將新鮮桂花制成干花,只需兩張白紙就可以了,將花放一張紙上,用另一張覆蓋,放于陰涼干燥的地方,便可以一直保持桂花的黃色,而不變黑。晾曬期間最好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花朵,手上的油脂會促使其變黑。 需要注意的是采摘下來的鮮桂花要用透氣竹筐裝好,不得壓或者堆積超過1米以上高,否則會損壞鮮桂花。采摘下來的桂花要及時加工成干桂花,不宜久放,以免香味損失過多。 微波爐烘干 桂花必須烘干才能留住香味,曬干的桂花是沒有香味的。另外,用微波爐也可以控干新鮮桂花的水分,不過要注意溫度,最好先用一小部分用什么溫度控干試驗一下,確定溫度后再把所有的桂花控干水分。看其表面的顏色,如果顯得太為暗黃干枯,甚至有些燒焦的感覺,則說明這桂花在烘干的過程中沒把握好溫度,過高而導致桂花變黃變焦了,一般好的干桂花顏色是較為惔黃或是有
哪種桂花可以食用 桂花主要主要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四個品種,其中金桂和銀桂香氣最濃,食用風味最好。 四季桂:樹形低矮,葉片接近垂直狀態(tài),花色較淡,為乳黃色至檸檬黃色,花香清淡不濃郁。 丹桂:常綠灌木,葉緣反卷,花色橙紅色,較深,氣味濃郁。金 桂:小喬木,花色為檸檬黃至金黃色,氣味濃香。 銀桂:小喬木,葉面平展,花色多樣。 桂花的食用方法 1、糖桂花 糖桂花的做法有兩種:一是先將桂花上的梗摘除,只留下桂花瓣,然后在沸水里撈一下(幾秒鐘即可),冷卻后用手或紗布把水擠干,再用糖(也可用蜂蜜)以1∶10的比例混合裝到可密封的瓶罐里(瓶口加一層保鮮膜),放置一個月就可以制成糖桂花;第二種方法是先把新鮮桂花用鹽(一點就行)稍微腌制一下,再放入器皿中,接著按1∶1的比例一層桂花一層
曬干密封保存 想要桂花香味不散最好的方法是將其曬干密封,制作起來也比較容易。選在一個晴朗的天氣,將樹上桂花采集下來,然后放到太陽底下晾曬,之后用塑料袋子密封起來,再用罐子把袋子裝起來,這樣就能讓其香味不散了。 冷凍保存 另外如果你想保存干花的話,采摘后挑揀完畢放在保鮮袋里然后往里面裝點空氣后扎緊直接放到冰箱冷凍室,這樣香味還是很濃郁的。 制成桂花蜜 如果是用于食用可以將桂花制成桂花蜜,不僅可以保留香味,還能夠起到非常好的保健功效,將桂花風干,在容器中倒入麥芽糖或是白糖,然后倒入桂花,上鍋蒸10分鐘,中途攪拌一下,等到涼了之后倒入干凈的容器內密封,放到冰箱內冷藏就可以了。
加些黃糖 想要油潑辣子做出來顏色紅艷,可以在做油潑辣子的時候,可以放幾顆黃糖,在超市里面都可以買到,在炒大料的時候把黃糖放進去,把黃糖炒融化之后,把大料撈出來,把油趁熱倒入辣椒面里面,同時放入一些食用鹽,快速攪拌均勻之后,油潑辣子就做好了,用這樣的方法做出來的油潑辣子,顏色鮮紅味道香。 選擇合適的辣椒 基本上制作紅油的所有辣椒面,都是紅顏色。它們也都能給紅油增添顏色,區(qū)別是哪一種更紅而巳。 重慶這邊我們常用來增色的都是石柱紅辣椒,這種辣椒的顏色非常的亮麗,相對其它辣椒來說顏色更紅,辣度適中。 其次為子彈頭與二斤條,顏色都是不錯的。 加些紫草 紫草是天然色素,能夠使辣椒油顏色更誘人,陜西街頭的辣椒面都是先炒熟在磨粉的,有些不良商家還會加入小麥麩皮,因為加了小麥麩皮害怕潑出來的
油潑辣子辣椒和油的比例 制作油潑辣子時一般的辣椒和油的推薦比例一般建議控制在1比5,但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口味自行調節(jié),一般油要蓋過辣椒。 由于喜好不同,不同品種辣椒辣的程度不同,加油的多少和冷熱程度不同,以及是否加姜,蔥,花椒,桂皮,出來的味道都會有所不同。 油潑辣子油溫多少度最好 第一次加入時油溫大概220度左右比較合適,第二次加入油溫大概170度左右比較合適,最后一次加入油溫大概140度左右比較合適。測試油溫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用一段小蔥,丟進燒熱的油中,如果小蔥能被炸成焦黑色,說明油溫已經可以了。最后把燒好的菜籽油倒入混好均勻的辣椒面中,一邊倒油一邊攪拌。大家注意,一定不要把全部油都到進入,先倒入一半。在我們攪拌的時候,能聞到香味,而且逐漸能看到浮出的一層紅油后,再把剩下的菜籽油倒進去,繼續(xù)攪拌均勻,香味更加濃厚了,辣椒油
自己做的油潑辣子能保存多久 自己做的油潑辣子如果放冰箱保存可以放一個月左右,如果是常溫下保存一般建議在一個星期之內吃完。不過最好放在陰涼、通風、干燥、避免陽光暴曬的地方保存。 油潑辣子的正確保存方法 1、合理地選擇儲存的容器,油多時可選陶瓷缸,盡量減小容器的口徑;油少時可選不透光的深色的玻璃瓶。 2、密封瓶口,將容器放在陰涼、避光、干燥、溫度低的地方,盡量減少其與空氣、陽光的接觸。 3、儲存溫度10-15℃最好,一般不應超過25℃;不應含有水分,往油中加入40:1的熱油可用于吸收水分。當然,夏季最好邊買邊用。 自制油潑辣子的做法 食材:八角150克,甘草60克,畢卜70克,桂枝60克,花椒200克,姜片5個,茴香70克,肉蔻100克,白扣70克,桂皮100克,白胡椒粉150
油潑辣子油溫多少度最好 要想油潑辣子味道好油必須分次加入,不能一次加入,第一次加入時油溫大概220度左右比較合適,第二次加入油溫大概170度左右比較合適,最后一次加入油溫大概140度左右比較合適。 如果沒有溫度計可以選擇觀察法來判斷油溫,看油溫的方法是,油冒煙了,溫度就很高,需要放在一邊冷卻1分鐘,才能夠加入辣椒份里面和均勻。 油潑辣子制作竅門 一、做辣油的時候,最好選擇菜籽油,也可適當混合一些花生油。 二、將油加熱致全熟(輕微冒煙),關火,自然晾涼。 三、等油涼透后,再次開火加熱,要小小火,慢慢加熱。 四、油涼的時候就放入辣椒末,慢熱過程中,適當攪動,使受熱均勻。 五、感覺油溫高了,可以關火,晾一會,溫度降下來,再慢慢加熱。 六、直到辣椒末熟透,關火,晾涼裝瓶。
油潑辣子用什么油最好 制作油潑辣子最好選用壓榨的菜籽油,菜籽油做出來的油潑辣子才最香。 菜籽油要多一點至少是要淹沒辣子的量。先在鍋里把菜籽油加熱,把八角倒進去觀察變化,等八角變黑就夾出來。用筷子下去看到筷子尖冒泡大火燒油起白煙的時候油溫就夠了。 油潑辣子的具體做法 材料:500g食用油、60g二荊條辣椒面、30g朝天椒辣椒面、10g香醋、適量芝麻、胡椒粉、十三香 1、鍋中倒入500g食用油,開中火將油燒至冒煙,然后關火等5分鐘,讓油溫降下來。 2、5分鐘之后,先用芝麻試一下油溫,鍋中的芝麻不會立即爆出來,就說明油溫可以了。往鍋中倒入一勺芝麻(20g左右),在油鍋中燙1分鐘。 3、將芝麻燙1分鐘之后,倒入60g二荊條辣椒面、30g朝天椒辣椒面、一小勺胡椒粉(2g)、一小勺十三香(1g),用
辣椒面不能太細 制作油潑辣子的辣椒面不能太細,陜西人特有的家家戶戶門口曬的干辣椒磨碎,不要磨的太細像粉一樣的太細了反而不香。 油溫不能太高 把辣子做好之后就是準備油了,油最好是用壓榨的菜籽油,菜籽油要多一點至少是要淹沒辣子的量。澆辣椒時,油的溫度很重要,溫度太低炸不出香味,溫度太高容易把辣椒炸糊,在鍋里把菜籽油加熱,把八角倒進去觀察變化,等八角變黑就夾出來。用筷子下去看到筷子尖冒泡大火燒油起白煙的時候油溫就夠了。 滴兩滴醋 做好的油潑辣子可以加幾滴白醋,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fā)辣椒的香味,而且醋可以緩解辣椒油的辣味。
戚風蛋糕怎么脫模竅門 1.烤箱取出蛋糕后離桌面3cm左右的高度摔一下,震出里面的熱氣 2.摔完后,馬上倒扣在晾架上,靜置徹底晾涼 3.晾涼后翻轉模具,蛋糕面朝上,用手輕輕按壓蛋糕邊緣使蛋糕離模(成功的戚風是有彈性的,按壓后會回彈),模具底部推出蛋糕。 4.模具墊片同樣用輕輕按壓蛋糕邊緣的方式使蛋糕離模即可。 PS:如果用的是中空模具,大概操作和上面所說一樣。但如果是新手處理中空模脫模,粘住煙筒位置的蛋糕脫模可以用脫模刀沿著邊緣劃一圈輔助脫模。 戚風的模具有哪些 戚風蛋糕一般有兩種類型的模具進行制作,一種就是活底模具,活底模具呢又可以再分為煙囪模和普通模兩種。 1、普通圓模的脫模 震出熱氣之后,就可以將模具倒扣防于烤網上進行晾涼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等待蛋糕體在室
戚風蛋糕不蓬松的原因 1、蛋白打發(fā)不到位。戚風蛋糕要依靠蛋白打發(fā)入空氣,在烘烤中遇熱膨脹形成內部蓬松的組織。蛋白打發(fā)不充分,就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力,蛋糕也不會蓬松。 2、面糊消泡,可能由于翻拌手法有誤,翻拌時間過久,或者等待烘烤的時間過長,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引起消泡。 3、烘烤的溫度過低,或者在烘烤前烤箱沒有達到預定溫度。這些就有可能是因為設置了較低的烘烤溫度或烤箱本身溫度偏低,也有可能是我們沒有提前預熱烤箱。 4、在烘烤中的一些不當操作,也有可能導致蛋糕無法蓬松。比如說頻繁的開啟烤箱門或更改烘烤溫度。 5、面粉起筋或使用了高筋度的面粉也有可能導致蛋糕無法蓬松。面粉起筋多由于翻拌手法不當或翻拌過度,高筋度面粉指使用了中高筋面粉。 6、蛋黃糊乳化作業(yè)是否充分也對蛋糕的蓬松有一定的影響,做好乳化的蛋糕一般會比普通的蓬松
飲食常識
飲食調理
美食典故
中醫(yī)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