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的輔食必須與寶寶的月齡相適應。過早添加輔食,寶寶會因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現嘔吐和腹瀉,消化功能發生紊亂;過晚添加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甚至會因此拒吃非乳類的流質食品。 3-6個月 足月新生兒滿1個月,人工喂養兒15天,添加濃魚肝油滴劑1—2滴,到3個月時增至4滴,每天分2次給。 2個月開始喂菜汁、果汁,先給1湯匙,以后逐漸增至2—3湯匙,上下午各喂一次 4—5個月 濃魚肝油滴劑從每天4滴漸增至6滴,分二次給。菜汁、果汁從3湯匙逐漸增至5湯匙分二次給。 4-5個月,開始吃煮熟的蛋黃。從l/4只開始,將其壓碎放入米湯或奶中調勻后喂,等適應后逐漸增至1/2只。 從4個半月起給煮得很爛的無米粒稀粥,每天1湯匙,消化情況好再從5個月起每天2—3湯匙,粥里可加半匙菜泥
六個月寶寶輔食作息表:六個月寶寶一天進食時間表 主要食物:母乳或配方奶 輔助食物:白開水、魚肝油(維生素A、維生素D比例為3:1)、水果汁、菜汁、菜湯、肉湯、米粉(糊)、蛋黃泥、菜泥、水果泥、魚泥、肉泥、動物血 餐次:每4小時一次 上午:6:00母乳喂哺20分鐘,或配方奶150-200毫升;8:00喂果汁或菜汁或溫開水80毫升;10:00喂米粉20克,蛋黃1/4個;12:00喂菜汁或果汁或菜湯30-60毫升,魚泥或肉泥20-50克。 下午:14:00喂母乳20分鐘,或配方奶150-200毫升;16:00喂菜泥或果泥30-60克,肉湯30-60毫升;18:00喂母乳20分鐘,或配方奶150-200毫升,米湯30-60毫升。 夜間:20:00喂果泥或綠葉蔬菜菜泥50克,蛋黃1/4個;22:
腦發育不良是一種對孩子危害極大的疾病,孩子一旦患有腦發育不良,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為了能使孩子更快的康復,還要配合專業的護理,尤其是尤其是飲食的護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腦發育不良飲食有什么禁忌吧。 醫學研究表明,周歲以內的孩子食用味精過多有可能引起腦細胞壞死。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成人每天攝入味精量不得超過4克,周歲以內的孩子禁食味精。即使孩子大了也盡量少給孩子吃含味精多的食物。 腦發育不良飲食有什么禁忌? 腦發育不良避免過咸食物。過咸食物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正常工作的血液供應,造成腦細胞的缺血缺氧,導致孩子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點擊在線咨詢,腦科專家會為您講解每天孩子的食鹽需求量以及要少吃哪些含鹽較多的食物。 少吃含鋁量較高的食物。常吃含鋁量高的食物,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甚至導致癡呆。關于哪些食物含鋁比較多,您可以通過在線咨詢進行了解。 不吃
香軟土豆條怎么做?喂寶寶吃飯簡直就是一項大工程,今天這道軟嫩的土豆條里藏著鮮香的小顆粒蔬菜,鍛煉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同時,還能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寶寶吃完一根還要一根,這時候可能不是你追著寶寶喂,而是寶寶追著你要吃! 香軟土豆條 參考月齡:9M+ 準備食材:土豆100克,胡蘿卜15克,小白菜葉10克,中筋面粉10克,蛋黃1個(約20克) 1.土豆去皮,切小塊。 2.放入輔食機內,蒸制20分鐘。 3.起鍋燒水,水開后,先倒入胡蘿卜焯水10分鐘,再倒入小白菜,焯水2分鐘。 ?由于蔬菜的耐煮性不同,所以寶媽要分開焯水哦~ 4.焯水后,撈出冷卻至常溫,再將胡蘿卜切小丁、小白菜葉切絲。 ?寶媽可以切得再細碎點,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經過280天的認真“備考”,寶寶即將迎來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寶寶是否能順利地通過這次考試呢?考試的成績又如何?一起來看看寶寶的第一張成績單吧! “考試”科目——膚色、心率、對刺激的反應、肌張力、呼吸 寶寶一出生,醫生就要給他打分了。在中國,絕大多數醫院采用的打分方式是“新生兒阿普加評分”。 考前答疑 問題1:什么是阿普加評分 新生兒阿普加評分是一種經典易行的方法。其內容包括新生寶寶的膚色(appearance),心率(pulse),對刺激的反應(grimace),肌張力(activity),呼吸(respiration),阿普加(Apgar)為上述五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
有些寶媽在給孩子做輔食的時候,往往會做多了,寶寶一次吃不完怎么辦呢?可以保存多久?這些都是寶媽想要問的問題! 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后,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感受: 做輔食不難,難的是寶寶每餐就吃那么一小口,但前期要在廚房折騰半天,既費時間又費力氣,而且一不小心就會做的太多。 媽媽在這時候就開始為難: 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儲存,放不了多久食物就會變質; 如果放到冷凍室里儲存,又擔心會不會導致食物營養流失等等的問題。 如何儲存才能既不影響食物品質,又能保證食品安全呢? 冷藏VS冷凍 冷藏 冷藏室溫度一般控制在0~6攝氏度之間,在短時間可以阻止食品腐爛。 但這種方法不會殺死微生物,僅僅是抑制它們的繁殖。
幼兒容易飲食不化,消瘦,腹瀉,食欲不振,便秘,瀉痢等,醫生診治時有時會告訴家長“小孩子的脾胃功能較弱”。特別夏季,很多孩子貪涼多食冰冷的食物,就更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 脾胃在這里不僅僅指的是現代醫學解剖上的器官意義,中醫的脾胃講的更多的是功能的概念。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那么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應該怎么在食物方面注意給小孩子健脾養胃呢?下面我們推薦一些健脾養胃的食物。 健脾養胃食物主食 水稻: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 玉米:有補中健脾,除濕利尿之功。 小麥:有健脾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之功。用于煩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粟米: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腎之功。用于脾腎不足所致的納食少,煩渴,反胃嘔吐及病后體弱等。 蔬菜 番茄: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食欲不振,
寶寶缺鐵的信號 媽媽可以觀察到的: 寶寶的皮膚、黏膜逐漸蒼白或蒼黃,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為明顯。易感疲乏無力,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年齡大些的寶寶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 醫生可以檢查出來的: 所謂貧血,就是紅細胞數減少,或者血紅蛋白量減少。檢查是不是貧血,只有通過驗血才能反映出寶寶的真實情況。由于嬰兒期造血系統不完善,會出現短暫的自限性生理性貧血,2~3個月時血紅蛋白含量降至110g/L,但3個月后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寶寶年齡不同診斷的金標準也不同。 年齡 血紅蛋白含量(Hb) 新生兒 Hb<145g/L 出生1~4個月 Hb<90g/L 4~6個月 Hb<100g/L 6個月~6歲 Hb<110/L 如果寶寶
媽媽可以定期到兒童保健機構為寶寶做鈣質檢測.一般是測頭發。寶寶每克頭發中正常的含鈣量應在500到2000微克之間,低于250微克為嚴重缺鈣,含量在350微克左右為中度缺鈣,450微克的為一般性缺鈣。 寶寶缺鈣的十大危險信號 1.寶寶多汗,與溫度無關,特別是八睡后頭部出汗,使其頭顱不斷磨擦枕頭,時間久了可見枕禿圈。 2.哭鬧不止,夜驚,醒后哭鬧難入睡。 3.出牙延遲,牙齒參差不齊,上下牙不對縫,咬合不正、牙齒松動,易崩折,過早脫落。 4.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不如以往活潑。 5.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后仍不閉合。 6.前額高突,形成方顱。或常有串珠肋,各個脅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寶寶通
當母乳喂養到一定階段,媽媽們多會出現母乳量下降的現象。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媽媽的奶量呢? [網友] 我寶寶現在3個月了,一直是混合喂養的。一般是晚上喂我的,可是現在他晚上醒后要一直吃到早上。我怎么才能提高奶量呢? [專家] 還應該是成頓吃,不應該讓孩子長時間叼著奶頭尤其在夜間叼著奶頭吃吃睡睡。如果孩子吃母乳后不能入睡,感覺母乳量不多,可以適當添加一點奶粉,但奶粉量要比孩子實際需要量稍少一點,這樣母乳會越來越多,否則奶粉喂量過多會將母乳頂回。母乳不足可以吃下奶食物和下奶中藥,在影響母乳分泌的因素很多,媽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分析,尋找原因。比如說母親感覺疲勞或情緒不好、精神緊張肯定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很多母親感覺睡覺非常長奶,可以跟孩子同吃同睡,孩子吃奶時候就喂,孩子睡覺媽媽立刻睡覺,這樣休息好了奶水會越來越足。另外一定要情緒愉快,避免精神緊張。 [網友] 牛奶和配方奶粉有
19個月幼兒的生長發育 寶寶現在各方面都更為成熟了,他(她)已經知道做什么事爸爸媽媽會生氣,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寶寶會發現一些看起來明顯錯誤的事物,比如:當你故意把長頸鹿叫做斑馬,把鼻子叫做嘴巴,寶寶就會因此而開心地大笑,寶寶很喜歡糾正大人的錯誤。他(她)也能發現自己的布娃娃掉了一只鞋子,發現墻上多了一塊污漬,這說明寶寶的觀察能力也提高了。 寶寶的詞匯不斷豐富,19個月的寶寶一般都能說20至30個詞語,語言能力強的寶寶說出的詞語可能遠超過100個,有時還會說出你并未刻意教過他(她)的詞,令你驚訝不已。很多寶寶已經會把兩個詞語組合在一起用了,并更多地自言自語地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 別看寶寶年紀小
健腦食品簡單地說,就是有益于大腦的食品。換句話說,健腦食品是構筑堅韌而耐疲勞的腦神經的食品。兒童健腦食品應做到科學、合理。盡量給孩子食用大量的天然野生動植物,它們富含大量保持著自然狀態的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等成分。少吃在非自然條件下栽培與飼養的動植物、食品添加劑和加工食品。 因為加工食品破壞了食物所含的有效成分,降低了營養價值。而食品添加劑中,往往加入不少化學物質,如人造色素、香料等,它們可引起變態反應,直接危害腦細胞,擾亂注意力。兒童最好不吃腌制皮蛋。腌制的皮蛋因腌制原料含有少量的鉛,而鉛是對人體有害的金屬之一。兒童對鉛毒極為敏感,吸收率可高達50%。加之兒童的腦部和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受到鉛毒的損害,影響智力的發育。 合理的營養對兒童智力提高的效果較為顯著。據美國“科學文摘”報道:科學家們用一些礦物
斷奶是每個媽媽和寶寶都要經歷的大事情,對于這件大事,一定要確保選擇適當的時機、采用正確的方法,同時注意避開各大誤區;唯有如此,斷奶才能斷得寶寶舒心,媽媽安心! 誤區一:斷奶前不做輔食添加準備 有的媽媽在給寶寶斷奶前,事先并沒有做好準備,也沒有提前為寶寶添加輔食。這樣,不僅在身體上讓寶寶缺少一個適應其他食物的過程,容易生病,還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擊,甚至使之認為自己被媽媽拋棄了,從而情緒極不穩定,更加影響進食。 誤區二:斷奶時讓母乳變“刺激” 有的媽媽斷奶時,往乳頭上涂墨汁、辣椒水、萬金油之類的刺激物,以為這樣會讓寶寶對母乳產生反感從而放棄母乳。然后,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不僅讓寶寶產生懼怕心理,而且還會因恐懼而拒絕吃東西,從而影響了身體的健康。這樣,母乳沒斷,反而可能把其他該吃的食物給斷了。 誤區三:斷奶期媽媽玩“失
酸奶紅薯泥 準備食材:黃心紅薯1根、果粒酸奶(或者普通酸奶)適量、鮮奶油(或者鮮牛奶)2大匙。 1、將紅薯洗凈蒸熟,將蒸熟的紅薯去皮摁成泥。 2、加入鮮奶油拌入紅薯泥,將紅薯泥放入盤中塑形。 3、將酸奶淋在紅薯泥上借口食用。 營養小貼士: 酸奶能將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質分解,使人體更易消化和吸收,還有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加強消化的功效。 牛奶紅薯泥 準備食材:奶粉、紅薯。 1、紅薯(馬鈴薯)洗凈去皮蒸熟,用篩碗或勺子碾成泥。 2、奶粉沖調好后倒入紅薯(馬鈴薯)泥中,調勻即可。 營養小貼士: 這款牛奶紅薯泥適合4-6個月的寶寶食用,母乳喂養忙4-6個月間為小兒輔食添加的最佳時間。在嘗試添加輔食期間還要保證孩子一貫的喂養規律,不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準備母乳喂養的準媽媽,以及正在進行母乳喂養的新媽媽,想要母乳喂養成功進行,必須嚴格的掌握母乳喂養的正確步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進行母乳喂養的全步驟是怎樣的吧。 1.作出母乳喂養的決定,在產后立即哺乳孩子 母乳喂養不是偶然發生的,如果你想要母乳喂養,在產前就得作好準備,把這件事情決定下來,要告訴產科醫生、助產士以及護士你的意圖。生產后要嘗試著立即哺乳——美國兒科學會推薦媽媽們在生產后一小時內哺乳——并且,盡可能與嬰兒共住一室。如果嬰兒待在護理室,很顯然你無法知道何時該去哺乳。而且按照常規,許多護理室會提供嬰兒配方奶、糖水和橡皮奶嘴,這些都會干擾你形成良好的哺乳習慣。實際上,一項刊登在《美國醫學協會雜志》上的研究得出結論:與媽媽共住一室的寶寶比住在護理室的寶寶喝奶的次數更多,并且,毫不奇怪,這些跟媽媽待
您知道嗎?看似很小的玩具卻對孩子“暗藏殺機”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玩具不安全或使用不當造成的兒童傷害事故高打數萬起,家長在滿足孩子需要的時候往往會忽略玩具的安全性。我們現在看看那些玩具存在安全隱患! 第一名:彈射玩具 如飛鏢、手槍等,飛鏢的針頭比較尖銳是非常危險的東西 專家提示:讓孩子盡可能的遠離各種彈射玩具 第二名:帶繩的玩具 月齡小的孩子不要玩,很容易纏到寶寶的手指長時間發現不到使孩子的血液循環不好,造成壞死青紫,如纏到寶寶的手腕使靜脈不過血或纏的脖子后果很嚴重 專家提示:繩的周長不能超過孩子的頸部周長 第三名:面具玩具 面具玩具含有很多的有毒化學物質,被孩子吸入體內能造成傷害,面具燃燒產生的有毒的氣體讓孩子缺氧,窒息。 專家提示:口腔和鼻腔進氣口的大小是面具安全的關鍵 第四名:
今日安利兩款營養滿滿的手指食物,非常適合寶寶食用,雞蛋蔬菜餅&雞蛋吐司卷,寶媽會做嗎?下面來看看雞蛋蔬菜餅&雞蛋吐司卷的具體做法吧。 手指食物是指寶寶能用自己的手指抓著吃的食物,一般都是做成塊狀、粗條裝,寶寶容易拿捏著往嘴里送。 給孩子吃手指食物,不僅僅鍛煉了他手指的抓握能力和精細動作,還會令他對“吃飯”這件事更感興趣,當他順利吃到食物時,心情也是自信滿滿的,可謂一舉多得。 常常有媽媽和我聊天,問我孩子不好好吃飯怎么辦,其實我們除了盡可能把食物做得更可口、把握好進餐的時間和間隙之外,“讓孩子自己吃”也是尤為重要的。讓孩子自己吃飯,他從中體驗到成就感,會更喜歡吃飯,而且兩只小手忙起來,他就顧不得邊吃飯邊玩玩具、或者邊看電視了。 雞蛋、蔬菜、蝦仁、面粉,都是家里常備的食材,隨手拿來就可以做,來看一看我快手做出兩道手指食物吧~
增加哺乳次數可促進乳汁分泌,新生兒要保證每天8~12次有效哺乳 大多數新晉母乳媽媽都有著各種關于母乳的困惑和焦慮:乳汁分泌不夠怎么辦?怎么知道寶寶吃飽沒?減少哺乳次數,會不會讓乳汁分泌更多?……對這些問題,專家認為,關于母乳喂養,新晉媽媽存在諸多認識誤區。事實上,每個媽媽只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并充分了解自己的寶寶,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專家提醒,寶寶頻繁有效的吸吮,能加快媽媽乳汁的分泌,相反,刻意減少哺乳次數,反而導致乳房乳汁分泌減少。 新晉媽媽警惕兩個認知誤區 誤區1: 減少哺乳次數,乳汁分泌會更快 很多媽媽擔心自己乳汁不夠,專家指出,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媽媽的乳汁不足,而是對寶寶所需母乳量不了解。據介紹,寶寶出生的第一天,胃容量為5~7ml,如彈珠般大小,因此,只需大約1勺乳汁;第二天,
母乳喂養
人工喂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
微量元素
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