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能夠添加輔食后,有不少寶爸寶媽們有一些需錯誤觀念。比如與寶寶共食,那么寶寶共食的后果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有些大人會和孩子一起共用餐具或共食食物,你吃一口、我吃一口,部分長輩甚至因擔心孩子噎到而可能將食物咬碎后再喂孩子吃。大人和孩子一起共用餐具或共食食物,或是將食物咬碎后再喂孩子吃,這些做法究竟可能產生哪些問題? 經常有新聞報道,因大人先咬過食物再喂孩子,而嚴重感染皰疹,導致小小的臉蛋幾乎半邊都爛光,令人看了都心疼。大人口腔就算有皰疹病毒也不一定會發病,因為皰疹是在身體抵抗力差的時候才會發作,而孩子抵抗力弱,極容易感染。 為什么不宜與孩子共食食物或共用餐具? 大人的口鼻分泌物可能帶有病毒或細菌、或本身已經生病(比如幽門螺旋桿菌),雖然因免疫力比較成熟而不一定有不適癥狀,卻可能會將病菌傳染給孩子(年紀小的孩子免疫功
寶寶在出生后,有些寶媽因為奶水不足的情況,需要用奶粉來輔助。那么一歲內寶寶選擇什么奶粉比較好?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喂母乳好處多,但不是所有媽媽都擁有豐沛奶量,因此若要幫寶寶挑選一款最好的新生兒奶粉,有何選購技巧呢?價格貴就一定好嗎?本文整理出許多父母都想要了解的新生兒奶粉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新生兒奶粉大致可分為4種類 媽媽剛開始哺喂母乳并不順利,除了生完頭幾天不會這么快分泌乳汁,另外也有些媽媽母乳量不足,這時候就得選擇新生兒奶粉來補足產量的不足。一般來說,新生兒奶粉可分成以下4種類: 一般型成長奶粉 許多嬰幼兒奶粉都會分階段,第一階段是0-12個月,第二階段是6-12個月,第三個階段是1-3歲,第四階段是3-5或是6歲。基本上熱量和三大營養素比例改變不大,主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添加量不同。當發現寶寶食用配方
生完孩子后,寶媽們要對寶寶進行母乳喂養,但是許多寶媽心中都有些錯誤觀念,都有哪些呢?帶著疑問,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能母乳喂養是最好,但是有正確母乳觀念的人到底有多少?今天就要來跟大家分享關于母乳,常見的五大錯誤觀念要破除。 身為產后才發現母乳喂養需要做功課的新手媽媽,一路走來才發現好多好心人給你建議、教育,但事實上,有正確觀念的人很少。于是眾說紛紜、多方錯誤建議下,無所適從、可憐的還是媽媽本人。而且就算媽媽本人有正確觀念,四面八方來的各種建議和評論,也會給媽媽本人非常大的壓力。誠摯的跟各位長輩、好心路人分享:最退奶的其實是壓力。 產后要帶小孩、恢復身材、適應生活,已經夠累了。喂奶這么辛苦,還要被人說東說西、勸東勸西、誤導東誤導西;你以為是在對媽媽好,其實你是在把她推入產后抑郁的深淵。請別再給建議或干涉,尊重小孩的母親。
孩子多吃這些營養,冬天少生病,吃出保護力!如果爸媽能從營養著手將孩子打好健康基礎,把保護力提升上來,寶寶就可以安心健康過冬,以下四個重點要注意。 第一點:母乳媽媽可以多喂母乳 母乳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像是增加寶寶的抵抗力,同時母乳含有許多的天然營養素,例如核甘酸、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GF)、免疫球蛋白等,對于寶寶保護力有很大幫助。 一直以來都很鼓勵媽媽喂母乳,有研究顯示若母乳超過一年,還能降低患乳癌的機率! 第二點:4-6個月開始吃離乳食物 寶寶4-6個月過后,就要淮備進入離乳階段,此時離乳不代表寶寶不再喝奶,而是慢慢地讓三餐成為主食,奶類(母乳或配方奶)轉為點心,因為乳品含有鈣質、維生素B2對寶寶成長還是非常重要! 離乳的輔食,可以從蒸雞蛋、米、南瓜等開始,建議調成糊狀用小湯匙來喂寶寶,因為這個階段
米粉作為寶寶輔食的首選,家長在選擇和沖泡、喂養過程中都不容馬虎。如果在這些過程中出錯,不僅會導致營養流失,還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你的喂養方式科學嗎?下面就跟大家科普下,關于輔食喂養的那些事。 1. 嬰兒米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寶寶長到3-5個月時,應該及時科學添加輔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嬰兒米粉。嬰兒米粉相當于成人主糧,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有熱量但沒多少營養。 2. 寶寶一定要吃嬰兒米粉嗎? 寶寶吃米粉像我們大人吃飯一樣,是為了消除饑餓。添加嬰兒米粉的同時,還應堅持母乳或配方奶喂養,兩種形態的食物在這個階段是同等重要的。 3. 寶寶米粉怎么選? 選擇米粉時,按照寶寶月份來,當然也要根據寶寶的需要來,比如,有的寶寶腸胃不好,此時應該選擇有護腸功能的米粉。 4. 嬰兒米粉會有副作用
彤彤1歲了,做兒保時體檢及生長發育都很正常,但彤彤媽媽說彤彤輔食吃的不好,吃一點點就不愿意吃了,后面怎么喂都不吃,也不知道孩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排除彤彤近期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后,我讓媽媽回家錄一段彤彤吃輔食的視頻給我看,要求必須把彤彤進食情況和媽媽喂食的過程錄進去,包括媽媽的表情。 大家可能會好奇錄這個視頻的意義何在?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想看看在寶寶吃輔食的過程中,媽媽的行為是否影響到寶寶進食。 影響寶寶進食的因素有哪些? 寶寶不愛吃、吃飯不認真、吃一點點就開始耍,大部父母會認為是寶寶的問題,從來沒有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哪些原因會導致體檢結果正常及生長發育正常的兒童喂養困難呢? 詳細的分類: 環境: 過多刺激、分散注意力(如電視、玩具);無家庭進餐氣氛等; 位置:
最近,西西在和家長們聊天中發現,很多孩子在晚上還要來一頓加餐。而我們不少家長也覺得“孩子學習了一天,也辛苦”、“可能是晚上沒有吃飽”.....現在冬天到了,所謂“秋收冬藏” ,晚上加餐再吃點也正好儲存一些長高能量。 可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混合飲食在胃內停留時間大約為4—6小時。如果晚飯是5點吃的,那么晚上10點,晚餐的食物在胃里還沒有完全消化。 如果再吃點,營養能量作用發揮不了,倒是長了一身肉。西西還了解到,專家還指出,睡前加餐吃太飽,不利于孩子長高。 所以,家長們可別“好心辦壞事”,適得其反! 吃宵夜影響睡眠 不利于生長激素分泌 睡前給孩子吃東西、吃得過飽,對他們的身高發育并沒有好處,反而還會影響其正常的發育。所以,并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吃夜宵。 專家介紹,兒童期影響孩子長高的最重要因素,
寶寶越吃越瘦怎么回事?為什么寶寶不吸收營養?寶寶輔食不能怎么吃?原來即使吃的再多,如果吃不對寶寶就會吸收不到營養,當然會變瘦、長不高甚至變笨! 這5種食物,寶寶吃了只會越來越瘦 1、米湯、清稀飯 很多家庭最經常做的就是米湯或清稀飯了,方便、好做,而且老一輩的家長都覺得米湯、稀飯好消化,還能治上火。但是這兩樣在兒科專家眼里,簡直就是最最糟糕的輔食了! 為什么? ● 成分只是:淀粉+水,營養價值低,寶寶吃了對生長發育幾乎沒有幫助; ● 吃了特別占地,寶寶的胃容量本身就很小,如果吃了很多米湯,很容易產生飽腹感,必然會影響奶量和其他輔食的攝入。所以,長期以往,寶寶很容易營養不良。 小編建議:寶媽如果想給寶寶喝點粥類的輔食,可以把稀飯熬成稠粥,同時加入不同的食材,比如雞肉碎、魚肉碎、蛋類或蔬菜泥等,從而讓這碗粥
說到母乳喂養,我們都只知道母乳有高的營養價值,是寶寶的們的不二之選。那么你們知道母乳最優質的階段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不同階段的母乳 很多人說,產婦剛擠出的初乳臟,不能給寶寶喝;也有人說,媽媽的前奶顏色太清淡了,寶寶吃不飽;還有人說寶寶6個月后,奶水沒營養了,不該繼續喂奶。那么,究竟各個時期的母乳質量如何,什么時期的奶水才是最好的? 1、初乳、成熟乳 按照產后時間的不同,有人將母乳分為了初乳、過渡乳、成熟乳和晚乳。其中,初乳和成熟乳最為重要。 所謂初乳,是指產后頭幾天內的乳汁,質稠而帶黃色,其所含脂肪較少,而球蛋白、抗體、微量元素、鈣磷、白細胞等免疫物質都比較多,比其他時間的母乳抗病能力更強,對新生兒發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因此,我們強調“早開奶”,也就是越早喂奶越好。新媽媽生完孩子稍事休息后,第1小時內就可
嚼飯喂寶寶的危害大嗎?能嘴對嘴給寶寶喂飯嗎?據我所知,很多家庭都有這種嚼飯喂孩子的做法,長輩身上更是常見,他們經常是自己先嚼碎,再喂給孩子。當家長有半點反對時,通常還會招來老人的一句萬能反駁:沒辦法,既然這樣,我只能拿出已經發生的慘痛教訓來以理服人。 嚼飯喂孩子的危害比想象中大! 阻礙了孩子咀嚼功能的鍛煉 孩子咀嚼功能的發育良好有利于頜骨發育和乳牙萌出,但咀嚼功能的發育,是建立在他們主動用牙齦、牙床去咬粗糙的食物的基礎上。如果家長人為打斷了這一過程,孩子一直吃的是大人咬碎的食物,口腔內得不到足夠的刺激,乳牙萌出很可能延遲。 嘴對嘴喂飯孩子容易患病 前段時間,著名主持人李詠因患癌離世,一時間各大網絡平臺上都在問一個問題——為什么癌癥一查出來就大都是晚期了? 至于問題的答案是什么,我們今天先不展開說,但我一定要告訴大
我的孩子已經已經滿6個月了,準備添加輔食,除了每天吃配方奶,還應添加多少輔食?1歲到3歲如何安排孩子飲食? 每個孩子的食量是有差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添加輔食前,主要是奶類食物,就是母乳或者配方奶。 7—9個月 奶量600毫升以上,谷類食物根據需要而定(40克左右),蔬菜和水果也視需要而定,蛋黃或雞蛋一個,肉禽魚50克,植物油5—10克。 10—12個月 奶類600毫升以上,一定量谷物食物(<100克),蔬菜和水果按需而定,雞蛋1個,肉禽魚50克,植物油5—10克。 1—2歲 繼續母乳喂養或者配方奶500毫升。每天的食品量逐漸達到谷類食物100—125克,動物性食物100克,蔬菜和水果各150克,植物油20克。建議每月選擇豬肝75克,或雞肝50克,或羊肝25克,分幾
寶寶運動有助長高嗎?孩子運動時要注意哪些細節問題?運動有助長高,但是家長可能不知道的是,運動過量反而會影響孩子的骨骼關節發育,不利于孩子的身高增長。 長高運動不同于普通的鍛煉 長高運動不同于普通的鍛煉,有量和強度的要求,部分家長急于求成,迫不及待的讓兒童嘗試高強度體育運動,加大孩子運動量,以期達到長高的效果,但兒童的體格發育尚未完善,長期過量超負荷的運動會造成發育停滯、肌肉和關節拉傷或損傷,同時過多的體力消耗會影響骨骼和肌肉的營養供給,若再加上營養不足,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并不是越劇烈的運動、運動量越大效果越好。 中等強度——最有利于促進長高的運動強度 世衛組織發布《關于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特別強調,5-17歲年齡組要做“與身體發育相適應的中等強度到高強度的身體運動”。 從醫學角度講
寶寶冬天喝奶遇到什么問題?冬天如何給寶寶溫奶?天冷了,給寶寶沖好的奶總是涼的很快,如何給寶寶科學溫奶?如何處理寶寶一次沒喝完的剩奶?分享幾個需要注意的小細節,寶爸寶媽千萬別忽略哦~ 冬天喝奶會遇到的問題 母乳分層別擔心 擠出來的母乳出現分層,上層黃下層清,這是因為脂肪浮到表層,形成水層和脂肪層兩個層次,屬于正常現象,不是變質,吃的時候輕輕搖勻即可。 剩奶怎么處理? 奶容易滋生細菌,剩奶一定要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放置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下一次再用溫奶器加熱給寶寶喝。 Tips:千萬不要把第一次未喝完的奶再混合沖入新的奶粉,可以先給寶寶喝新的,再喂上一頓的。如果二次奶還沒喝完,就一定不要再喂了。 什么溫度的奶最適合寶寶喝? 建議溫度:40度左右最適宜。 奶溫過高,容易燙傷寶寶的口
對于新手寶媽們來說,母乳喂養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那么在奶水充足的情況下,給寶寶喂奶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給寶寶喂奶時,寶媽不要太隨意,有些事情若不能及時注意,對自身和寶寶都不好。下面這5件事,不少寶媽易忽略,還要早做到心中有數。 1、邊喂奶邊看手機 照顧寶寶,寶媽們傾注了太多精力,好不容易等到寶寶安靜下來吃奶,給寶寶喂奶的這會時間里,不少寶媽喜歡看手機放松一下。寶媽們,你是不有這種習慣呢?這里要特別提醒下寶媽們,邊喂奶邊看手機很不適合哦。 寶媽邊看手機邊哺乳,手機很容易掉落不慎砸到寶寶的身上,尤其是有些時候還會剛好砸到寶寶的頭面部,很是讓人心疼。寶寶吃奶的過程中,總愛盯著媽媽看,此時也是加深親子情感的良好時機,寶媽若把精力都關注在手機上,很傷小寶寶的心。而且,寶媽看手機時,時間觀念差,很容易拖長哺乳時間。
寶寶冬季吃什么健脾暖胃,防治便秘?寶寶冬季養生吃什么粥好?在寒冷的冬天里,再美味的食物,冷了都會讓人失去胃口。所以,秋冬季記得要給寶寶多吃一點熱呼的食物,尤其是健脾暖胃的粥。 蘋果紅棗紫米粥 除了大米,我搭配了富含花青素、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比大米營養更高、比紅米口感更軟糯的紫米,提升了整道粥的營養密度,還能防治便秘。 另外搭配了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紅棗和蘋果,還有同樣富含花青素和礦物質的紫皮花生,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對孩子的皮膚和眼睛都非常有益。 混合了清甜的紅棗和蘋果,讓這份粥更加軟糯香甜,還增添了一絲果香味。 寒冷多病的冬天,經常給寶寶喝熱呼呼的蘋果紅棗紫米粥,既能健脾養胃,還能美膚護眼,防治便秘喲! 蘋果紅棗紫米粥 食療分析 ①健脾暖胃:中醫認為紫米、紅棗、花生和蘋果都具
小云吞怎么做好吃?冬季里吃一碗胖乎乎暖融融的美味小云吞,心里也是暖暖的,下面來看看快手又美味的小云吞怎么做? 小云吞 食材 豬肉160克、面粉150克、水70克、西葫蘆20克、胡蘿卜20克、娃娃菜20克、蔥5克、鵪鶉蛋2顆、生姜1片、高湯適量、鹽少許、亞麻籽油少許 標簽 改善貧血、腹瀉調理、感冒發燒、不愛吃肉、不愛主食、加餐零食、中式面食、12m+ 難度 ★★★ 1、準備食材。 2、除鵪鶉蛋外的所有食材洗凈切末。 3、將切末的食材混合一起繼續剁。 4、剁好后加入鵪鶉蛋、少許鹽和油,順時針攪上勁,放置備用。 5、做云吞皮,水和面粉混合成面團醒15分鐘。 6、將面團搟成一張薄薄的面皮。
不少家長都曾被孩子說腿疼困擾過,明明晚上疼得睡不著覺,結果第二天又活蹦亂跳了;帶去醫院什么也檢查不出來,以為是孩子缺鈣,一直補鈣好像也不見效……其實這是正常情況,家長并不用擔心。 膝關節疼的原因這種膝關節疼,其實是孩子生長痛的表現。 生長痛是2歲以上的孩子經常會出現的一種臨床反應,會發生在2歲—13歲這段身高快速增長的時期。 主要原因是孩子活動量相對較大、骨骼的生長速度較快,而肌肉和韌帶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快慢不均導致肌肉和韌帶被牽扯引起的生理性疼痛。 二、生長痛的三個特征 1、多為下肢疼痛:最常見的部位發生在膝蓋、大腿前面和小腿肚,偶爾會在腹股溝區。 典型的是雙側疼痛。 2、多為肌肉性疼痛:生長痛主要是肌肉疼痛,且疼痛部位沒有紅腫和發熱的現象。 3、疼痛多發于夜間:疼痛幾乎都在晚上發生,
預測身高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預測寶寶的身體問題?在家能預測孩子的未來身高嗎?寶強夫婦的身高都不算特別高,當初結婚的時候就擔心將來孩子的身高會受到自己的影響,所以從孩子出生開始,寶強就想盡辦法給孩子補充營養、加強鍛煉,希望孩子能把后天的優勢發揮出來。 在孩子剛出生時,寶強曾經根據自己和老婆的身高為孩子算過未來身高,結果并不理想,但等到孩子上學后,寶強又帶他去測了一次骨齡,令人驚奇的是,孩子的最終身高比原先自己算的高多了,寶強心里的一塊石頭這才算落了地。給孩子測量身高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有的時候也并不一定準確,甚至會出現很大的誤差,下面我就為大家整理出了相對比較靠譜的3種預測方式,有興趣的家長們不妨比對自己家的實際情況測一測。 按父母身高測 由于影響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遺傳基因,所以用父母的身高來預測孩子未來的身高從理論上來說是有一定可
母乳喂養
人工喂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
微量元素
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