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蔬三文魚雜糧粥怎么做好吃?如何為寶寶做一份簡單又不失美味寶寶粥,接下來看看綠蔬三文魚雜糧粥的做法,寶媽們趕緊做起來吧。 綠蔬三文魚雜糧粥 食材 菠菜30克、三文魚25克、大米15克、燕麥10克、小米10克、清水適量、大蒜粒少許、食用油少許、鹽少許 標簽 緩解便秘、感冒發(fā)燒、不愛主食、混合搭配、各種粥類、12m+ 難度 ★★★ 1、準備食材。 2、菠菜焯水剁碎,三文魚切丁。 3、熱鍋少油,放入少許大蒜,倒入三文魚翻炒至熟備用。 4、小米、大米、燕麥洗凈,加入適量清水熬煮成粥。 5、倒入菠菜,攪拌均勻煮1分鐘。 6、倒入炒好的三文魚,放入少許鹽,攪拌均勻,熄火即可。 小貼士
如何為寶寶做一份鮮香好滋味的寶寶手指食物?番茄鱈魚蔬菜餅怎么做好吃?接下來來看看番茄鱈魚蔬菜餅的做法。 番茄鱈魚蔬菜餅 食材 鱈魚20克、番茄15克、面粉15克、木耳5克、洋蔥5克、檸檬少許 標簽 手指食物、緩解便秘、不愛吃肉、不愛吃菜、混合搭配、各種餅類、12m+ 難度 ★★★ 1、準備食材,鱈魚提前檸檬腌制15分鐘去腥,番茄去皮,木耳、洋蔥切丁,所有食材入鍋蒸10分鐘取出。 2、鱈魚去皮去刺后按壓成泥。 3、番茄用研磨碗研碎。 4、將鱈魚泥、番茄泥、木耳、洋蔥、面粉均勻攪拌成粘稠的面糊狀。 5、面糊入鍋,不粘鍋最小火加熱,待底部能推動時翻面。 6、兩面煎熟即可盛出。
不少背奶媽媽會有這種苦惱,寶寶吃頭一天擠出來的冷藏母乳沒問題,吃冷凍過的母乳卻嫌棄得很,吃一口就推開不愿意再吃了。家長嘗一嘗,發(fā)現(xiàn)竟然一股肥皂味兒,難怪寶寶不愛吃,這是怎么回事呢?難道是母乳冷凍過程中變質了嗎? 冷凍的母乳為什么有異味? 這需要從母乳的成份說起,母乳相對于奶粉,多了很多寶貴的活性成分,其中之一就是各種消化酶。 母乳很聰明,知道寶寶缺乏消化酶,所以它會為寶寶配上各種消化酶,例如為蛋白質配上蛋白酶,為脂肪配上脂肪酶,為乳糖配上乳糖酶。 所以,吃母乳的寶寶餓的快是肯定的啊,因為這些消化酶讓母乳很快被寶寶消化吸收了,而不像奶粉那樣不好消化。 而這里面的脂肪酶,就是異味的始作俑者。脂肪酶能夠將母乳中的脂肪分解,形成游離脂肪酸。大量游離脂肪酸積累并氧化,特別是具有揮發(fā)性的短鏈和中鏈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就導致冷藏
黑米蒸糕怎么做好吃?好看營養(yǎng)的黑米蒸糕,寶媽會做嗎?相信很多麻麻都知道,粗糧的營養(yǎng)價值都高于大米,比如黑米就是稻米中的珍貴品種,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不僅具有補氣養(yǎng)血、滋陰補腎的功效。下面來看看黑米蒸糕的做法。 用黑米做出來的蒸糕香甜軟糯、細膩又實在,是一款特別養(yǎng)生補血的中式點心,就和小編一塊做做黑米蒸糕,給寶寶來一份天然營養(yǎng)的美味早餐吧~ 材料準備 黑米/120g 雞蛋/3只 白糖/20g 牛奶/40g 玉米油/30g 操作步驟 稱好食材的重量 (黑米需要提前浸泡一晚上) 將浸泡好的黑米瀝干水分 雞蛋蛋黃和蛋清分離 蛋黃、牛奶、玉米油和黑米 全部倒入料理機內 打成細膩的黑
寶寶腿型不直,需要矯正嗎?先搞清楚這幾點。能夠避免孩子長大之后羅圈腿,和家里人吵架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特地過來詢問綁腿到底可不可行。 首先要說的是,綁腿,當然不可行!其實在寶寶小的時候都會經(jīng)歷O型腿的階段,這是寶寶正常生理發(fā)育過程當中的一個階段。原因在于當寶寶還在媽媽子宮當中的時候,是處于蜷縮狀態(tài)的,腿骨自然會稍有彎曲,所以很多新生寶寶的腿型就是O型腿。 從孩子出生直到兩歲左右雙側小腿仍然會是向外彎曲的狀態(tài),這是正常現(xiàn)象。兩歲以后孩子的腿就會自然而然地變直,當寶寶從O型腿變成直腿之后又會因為發(fā)育或者走路習慣等原因漸漸轉變成X型腿,但是不要著急,通常到孩子7歲以后孩子的腿型才會變得和成年人一樣筆直。 怎么斷定孩子是O型腿? 就像群里頭的那位新媽媽一樣,很多家長一看到新生寶寶腿型有點O型腿就很著急,想著要給孩子
隨著寶寶的長大,媽媽們有再考慮寶寶什么時候添加輔食啦。對于新手媽媽來說,糾結的是怎么添加輔食,自己是一點概念都沒有怎么辦? 寶寶應該什么時候添加輔食 國內專家建議四個月,國外專家建議六個月。寶寶什么時候開始添加輔食要看你們家寶寶有沒有可以吃輔食的信號哦。比如: 寶寶開始流口水了。 會盯著大人的食物看并表示出興趣。 直接上手抓大人的碗筷。 這就是寶寶需要添加輔食的暗號哦。 添加輔食的原則 寶寶添加輔食也是有講究的,不是自己想給他吃啥就吃啥的,要講究科學喂養(yǎng)。 由一種到多種 開始只能給寶寶吃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食(如:迷糊),嘗試3~4天或1周后,如果寶寶的消化狀況良好,排便正常,可嘗試另一種。一定不能在短時間能一下子增加好幾種。
寶寶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添加輔食了,在眾多輔食中,有一種叫手指食物的。那么新生兒輔食中手指食物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手指食物? 所有能用手拿起來吃的食物都是手指食物。任何固體的、能被切成片狀或塊狀的、手指捏起來不會散的食物,都屬于手指食物。 當寶寶具備自己抓食并把食物塞進嘴里的能力時,就可以引入手指食物了。 但吃有形狀的手指食物建議至少從8個月開始,在此之前也可以嘗試粗顆粒手指食物,具體的食物性狀應根據(jù)寶寶咀嚼能力來定。 輔食階段的主要目標就是幫助寶寶完成向成人化飲食模式過渡的轉換。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大腦、口腔、消化、肢體等各系統(tǒng)器官的功能也會逐步完善,寶寶從泥糊狀食物逐漸向半固體食物、固體食物的轉換。而手指食物就是寶寶從輔食添加之初的泥糊狀食物向成人食物的重要過渡。 添加手指食物的好處是
新手媽媽們,千萬不要以為給孩子喂奶簡簡單單,直接喂到寶寶嘴里就行了,這里面學問大著呢!下面幾個誤區(qū)最常犯,新手媽媽一定要注意。 誤區(qū)一:猛吃猛補? 不少媽媽為了寶寶的母乳,猛吃雞鴨魚肉,多補充些營養(yǎng),然而這樣沒有依據(jù)的猛吃猛補容易引起寶寶的消化不良,表現(xiàn)之一就是大便呈油性或有奶瓣。 誤區(qū)二:按時哺乳? 寶寶的吮吸會促進奶汁的生成,隨著奶量的增加,喂補的間隔時間便會逐漸增長。一般來說,寶寶剛剛生下來的幾天新媽媽乳汁較少,如果按時哺乳就會餓著寶寶,既然少量,就應該多餐,應該按需喂補。 誤區(qū)三:長牙斷奶? 寶寶長牙后,愛咬媽媽的乳頭,其實,寶寶咬奶頭是常見現(xiàn)象,若母乳充足,最好堅持到寶寶一歲后再斷奶。愛咬奶頭怎么辦呢?幼兒是有記憶的,可通過堵鼻子、捏下頜等方法制裁淘氣寶寶,不讓他邊吃邊玩。 參
“補鈣”,真是大家日日夜夜關心的話題呢!無論是熱心的小區(qū)大媽、還是兒保醫(yī)生,只要看到寶寶出現(xiàn)出牙晚、枕禿、易出汗、走路晚、肋骨外翻等,都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寶寶缺鈣了。 這時,家長就開始迷茫了,傳說中的缺鈣癥狀寶寶都有,難道是真的缺鈣了? 且慢!待小編就“補鈣”這事給大家科普一下。 缺不缺鈣怎么看? 缺,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概念,跟需要的量相比,少了,那才是缺了。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13 版)》,對于 0~6 個月的寶寶,推薦每天攝入 200 毫克鈣,7~12 個月每天 250 毫克,1~3 歲每天 600 毫克。 6歲寶寶以母乳為主食,不用額外補鈣! 對一歲以內的寶寶,主要的食物就是母乳 / 配方奶,母乳或配方奶中的鈣(每 600 毫升中就含 200 毫克鈣)就能滿足孩子的需求,而
小寶寶吃奶時,吃一會歇一會,甚至吸了好幾口才聽見吞咽,是不是奶不夠呢?為什么感覺吃得這么費力?吃一會歇一會,開始“咬”奶頭?吃輔食總是嗆,含著口中不吞?寶媽該怎么辦? 其實,我們真應該為寶寶喝奶鼓掌,因為足月的寶寶一般吸10~30次停頓一次,吞咽。喝奶的時候,寶寶都是以“吞咽:呼吸:吸吮”1:1:1的節(jié)奏來進行。所以,寶寶喝奶這個過程真的很不容易。 有一些喂養(yǎng)比較差的寶寶,可能就是吸吮差,呼吸、吸吮、吞咽協(xié)調差,就會表現(xiàn)為吸吮活動沒有節(jié)律。 這種情況就得咨詢醫(yī)生意見,以防寶寶奶吃得太少,影響了發(fā)育。 等到寶寶2個月大小,基本吸吮動作就成熟了,到了4個月,就可以隨意吸吮、吞,5個月時吸吮能力就更強了。很多寶寶會出現(xiàn)“咬”奶頭的動作。 到這時候,很多寶寶會出現(xiàn)“咬”奶頭的動作,會把媽媽咬得特別疼,這是正常的。 可以采
寶寶吃什么補鈣?豆腐是個很營養(yǎng)的食材,寶媽知道蔬菜豆腐條怎么做嗎?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道蔬菜豆腐條,豆腐的營養(yǎng)成分非常豐富,但只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吃哦。 豆腐的原材料--大豆是優(yōu)質的蛋白質來源,蛋白質含量為35%--40%。而且還含豐富的鈣、B族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營養(yǎng)非常豐富。但是豆腐最好等寶寶1歲之后再吃! 除了豆腐之外,我還加入了山藥、胡蘿卜、青椒,讓這道蔬菜豆腐條變得更加有營養(yǎng),還很容易消化! ● 所需食材 豆腐 半塊 ,山藥 1根 胡蘿卜 1/3根 ,青椒 半個 淀粉 適量 ● 準備工具 料理機、炒鍋 蒸鍋、模具 步驟 1:豆腐洗凈,切成小塊放進料理機。 步驟 2:山藥去皮、切小塊,也放進料理機里,
從親喂到瓶喂需要注意什么?寶寶不接受奶瓶怎么辦?很多爸爸媽媽在為寶寶不吃奶瓶而困擾,其實這是個很普遍的問題。很多寶寶都會對奶瓶或者親喂這兩種方式有所偏好,大多數(shù)寶寶都是拒絕奶瓶的。那要是媽媽產(chǎn)假結束要去上班,不吃奶瓶的寶寶該怎么辦呢? 從媽媽乳房里直接出來的奶水,溫度、口感都最好的,也是寶寶一直以來吃的,突然換成儲存又加熱過的母乳,自然是差了不只一點點的。再加上,媽媽懷抱的溫度、熟悉的氣味和有力的心跳都讓寶寶很有安全感,突然一下這些都沒有了,只剩下硬硬的奶瓶,寶寶一下子無法適應。 從親喂到瓶喂,這是一個需要適應的過程。寶寶需要: 1.提前適應。 在寶寶母乳吃得差不多的時候,用奶瓶喂上一口,每周 2~3 次,每次一口的量就足夠了,讓寶寶適應并接受奶瓶是這么做的主要目的。 2.選好奶嘴。 在奶嘴的選擇上
寶寶總一陣陣喊腿疼怎么回事?寶寶總一陣陣喊腿疼是不是生長痛到了?兒童生長痛有什么特點?接下來了解寶寶生長痛的那些事兒。 家長常常這樣描述寶寶的腿疼:兩條腿反復出現(xiàn)陣痛,有時疼的直哭,有時就只是讓給揉揉,尤其是小腿、膝蓋及其周邊部位明顯。給寶寶按摩熱敷后就沒那么疼了,之后跑跳打鬧都不受影響。 有時候寶寶吵著要去醫(yī)院看,結果剛給孩子穿上衣服準備出門,又說沒事了。 寶寶也沒有抽筋,也沒有外傷史,那么寶寶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實,這是兒童時期很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生長痛”。 什么是生長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因此他總結出這些孩子的特點并首先提出了“生長痛”這一概念。 生長痛發(fā)作有什么特點? 1、 年齡差異大:對2-12歲的兒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生長痛的發(fā)病率從2.6%-
寶寶3歲定身高嗎?孩子3歲時就能看出未來身高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婆婆堅持認定3歲定身高,孩子一定要吃飽,喂養(yǎng)的白白胖胖,才能長成大高個,媽媽認為,孩子的膳食要合理,要吃好,不能吃太飽。飲食營養(yǎng)均衡對身高有很大的影響,寶寶3歲定身高有科學依據(jù)嗎? 民間確實有“3歲定身高”這一說辭,也有“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的說法,真的是這樣嗎?3歲前白白胖胖真的有助于身高長高嗎?有科學依據(jù)嗎?婆媳倆堅持的理念到底誰對誰錯呢?我們一起來揭開身高的秘密。 3歲定終身 并非胡說八道 從遺傳學上來講,孩子個頭高低,父母遺傳占據(jù)70%左右,其中父母雙方女方個子高,孩子個頭高的幾率會更大。 為什么說3歲定終身,并非胡說八道呢?因為人的生長發(fā)育并不是曲線勻速增長,而是跳躍式的。一般新生兒身高在50厘米左右是正常的,而寶寶0-12個月這一年,就能增長差不多26厘米
如何為寶寶做一份營養(yǎng)美味簡單快手的小餅,綠豆雞蛋煎餅條怎么做好吃?寶媽會嗎?不會沒關系,接下來看看綠豆雞蛋煎餅條的做法。 綠豆雞蛋煎餅條 食材 面粉15克、綠豆粉10克、雞蛋1個、油2克、蔥花1勺 標簽 手指食物、緩解便秘、加餐零食、不愛吃蛋、各種餅類、12m+ 難度 ★★ 1、面粉、綠豆粉加適量水調成可流動性的面糊。 2、不粘鍋抹油倒入面糊。 3、面糊凝固后撒上小蔥花。 4、磕上打散的雞蛋并戳破蛋黃。 5、將餅向內對折兩次。 6、蓋鍋蓋小火燜至里外全熟。 小貼士 1、綠豆面不要太多,不然不成形。 2、一定要加蓋燜才能保證內部蛋液全熟。
說起垃圾食品,大人總是把它和孩子、小吃這兩個詞聯(lián)系在一起,好像是只有孩子才會沒有控制力、沒有分辨能力會被垃圾食品吸引,而大人就不會。還認為超市里賣的小吃、零食是垃圾食品都不健康的,自己做的飯才是健康的。 可能很多大人和孩子都對“垃圾食品”的意思不夠了解,認為垃圾食品的意思是不干凈、不衛(wèi)生,其實遠不止是這樣。垃圾食品其實是一切不健康食物的總稱。這幾種隱形的“垃圾食品”,容易悄悄引起肥胖,卻常常被忽視,大人孩子都要警惕。 香腸 快過年了,很多家庭都會買香腸作為招待客人的食物。很多香腸都是即食食品,就算不能開封即食,用它煮湯、炒菜也能很快就熟。不過香腸這類方便人二次制作的食物,很容易讓人覺得它是健康的。 我問過周圍人:你覺得直接吃香腸健康,還是把它放在鍋里炒一遍更健康?得到的回答很意外,大部分人都認為下過鍋的食物更
真的是長個先長腳,孩子腳大就能長得高?聽聽醫(yī)生的說辭。也不知道有沒有依據(jù),這兩天去醫(yī)院體檢的時候,醫(yī)生的說法是這樣的。 醫(yī)生講到,6-12歲的孩子,腳大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原因也比較復雜,主要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得到的各方面營養(yǎng)都比較均衡,而且現(xiàn)在很多家長也重視孩子的鍛煉,平時運動比較多,很多原因造就現(xiàn)在的孩子腳長的都比較快。 慢媽繼續(xù)咨詢,孩子的身高是不是和腳的長度有關,醫(yī)生告訴我,決定孩子身高的關鍵因素還是先天遺傳,這是改變不了的。除了遺傳這個主因,后天一些生活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高。類似如:飲食營養(yǎng)、運動鍛煉、孩子的作息習慣等等。 至于說孩子腳大、手大或者腦袋大就能夠長成大高個的說法,目前臨床上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畢竟生活中腳大個頭卻不高的人也有。 不過有一種說法
寶寶“咬奶頭”的痛只有當媽了才知道是真痛啊!教你4招巧妙避免。一直在被吸吮破皮、結痂、再破皮中循環(huán)。相信有很多寶媽都有切身體會。 第一、不要大喊大叫,一定要冷處理 寶寶之所以咬可能就是出于好奇,想看看媽媽的反應,如果這個時候你大喊大叫反應過于激烈,不僅有可能會嚇到寶寶,而且這種過激的行為還很有可能會強化寶寶的這種行為,反而會讓寶寶越來越愛咬。所以當寶寶在吃奶咬乳頭的時候,媽媽們一定要忍住,不要大聲的喊叫,可以用手指頭伸進乳頭和寶寶的牙床之間,讓寶寶咬你的手指頭。 第二、用手指或者胸部堵住寶寶的鼻孔迫使寶寶張開嘴巴 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一旦寶寶咬乳頭,媽媽們千萬不要硬往外拽,因為這樣更容易扯傷乳頭,這里面的疼痛恐怕很多寶媽都體會過。媽媽們可以試試將寶寶的頭輕輕的埋進胸口或者是用手指堵住寶寶的鼻孔,寶寶只能用
在為冬季食補犯愁?寶寶的最佳“筍”友,不僅美味還有食療功效哦。寶寶特別容易上火;水分攝入減少導致寶寶排便也變得困難,冬天有什么美食可以讓寶寶吃了既營養(yǎng)又不肥胖? 冬天的筍,是寶寶的好朋友,如果合理地攝入,非但不損健康,反而有食療的功效呢。讓我們來看看寶寶的最佳“筍”友有哪些吧! 一.“筍”友:冬筍 冬筍是楠竹竹根上長出的幼芽,孕育于夏季,成熟在冬季。由于冬筍的產(chǎn)地一般在山區(qū),生長在土凈、水凈、空氣凈的環(huán)境中,且又不施任何農藥,是十分地道的綠色蔬菜。 1.營養(yǎng)分析 冬筍的肉質細嫩,味鮮爽口,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之美譽。冬筍是一種富有營養(yǎng)價值并具有醫(yī)藥功能的美味食品,質嫩味鮮,清脆爽口,含有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以及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既有助于消化,又能預防便秘的發(fā)生。
母乳喂養(yǎng)
人工喂養(yǎng)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
微量元素
生長發(fā)育